來源:齊魯網
2018-09-20 09:14:09
齊魯網9月20日訊 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活動9月20日在外交部南樓舉行,在網紅“藍廳”,有一場特殊的展覽,這場面積只有幾百平米的巡展卻濃縮了山東15.8萬平方公里的精彩。在齊魯文化展區,有一個造型奇特的大家伙成功引起了中外友人的目光。
單純看外形,一個尖底、腹大、口小、中部帶雙耳環的陶罐被兩根繩系著半吊懸空,地上安置了一口大缸,缸中有水,還有一個木舀子。這時,陶罐中空空如也,它略顯傾斜。有來賓按耐不住好奇心,拿起舀子往陶罐里注水,慢慢地,陶罐正立了,并保持豎直狀態;水越注越多,眼看著陶罐就要被注滿,頃刻間,陶罐自動傾斜,多余的水被倒出……
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器物名為“欹(Qi)器”,又被稱為宥坐之器,即座右銘,反映了儒家學說“中庸之道”和“滿招損,謙受益”的思想。這種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裝水少時就會傾倒;水裝的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就會是端正的;如果水裝的過多或裝滿了它就會翻倒。在中國歷史上,先師孔子和歷代的君王將相非常看中欹器,將它視為齊家、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警戒之物。
“欹器是在陜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盛水陶罐,據考古發現,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半坡遺址發掘出這一種尖底、口小的陶器水罐”,現場布展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說明這個器具的來源最早可能并非山東,“但是卻能十分形象直觀地表達儒家思想,所以特地將它安放在了這個展廳”。
記者又專門查了查“欹器滿覆”這個典故的出處,有資料顯示“欹器”出自戰國時《荀子·宥坐》,這也是有關“欹器”最早的有關記載: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意思就是孔子去魯桓公廟里去參觀,發起了一個欹器,就問守廟的人:這是什么物品? 守廟的人答道:這是用來警戒自己的物品。孔子又說:我發現這個器物,空著時會傾斜,裝了一半水就會正,裝滿水了就會翻倒。于是叫自己的弟子往里加水,倒了一半水時欹器就端正了,裝滿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傾斜了。孔子感慨地說:“唉,怎么會有滿了而不傾覆的呢?
“欹器”在6000多年前作為一種灌溉器具服務農業,而后,隨著時代衍變又成為一種計時器,還被賦予“座右銘”的精神意義。有沒有相當漲知識?
閃電新聞記者 劉暢 張偉 王安琪 孫凱恩 崔真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