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2-13 21:50:12
齊魯網德州12月13日訊 三年前,德州振華玻璃廠因涉全國首個大氣污染環境公益訴訟案被關停;今年,振華玻璃“退城入園”,以全新面貌投入生產。這家玻璃廠是如何實現浴火重生的呢?
這幾天,在德州德城區天衢工業園內,由中國建材和德州振華玻璃合資建設的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這是我國首條“寬板慢速”玻璃生產線,產品主要應用于高檔建筑節能玻璃外墻、太陽能光伏背板、汽車玻璃等。
凱盛晶華總經理田文順介紹:“從一個大路貨的生產廠家,到一個高精尖的生產廠家,產品結構的提升、技術的提升,這是最關鍵的。”
不僅產品升級,投資8000多萬元建設的廢氣處理裝置也提前達到了2020年的國家標準。幾年前,振華的關停正是源于環保技術不成熟加之投入不足。2015年3月,因超標排放,振華被中華環保聯合會起訴,在巨大的環保壓力下,10天后,兩條生產線停產“放水”。
凱盛晶華窯爐處處長李國告訴記者:“‘放水’就意味著這個企業前途未卜。”
振華玻璃是一家有10億資產的國有改制企業,職工1300多人,企業關停,董事長田文順面臨巨大的壓力。
除了10個億的資產報廢和1300多名職工下崗這些問題,振華還有10億多元的銀行貸款和供應商欠款,處置不當將引發金融風險。“一關了之”不是辦法,鑒于振華良好的產業基礎和人才隊伍,德州市大力度招商中國建材,與振華玻璃合資建廠。要建新廠,首要的是盤活舊廠區的土地資產,但這塊地已被銀行查封。為破解困局,德州市通過市場化操作,由政府發起成立20億元的企業重組基金,利用基金收購銀行和供應商的債權。
德州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洪魁介紹:“拿出錢來還銀行和供應商,把土地的查封解開了,政府就收儲了,將來土地變現以后,就可以把搬遷費給他,就可以把前期給他出的資還掉,這樣就是一個閉環。”
在保障基本權益的基礎上,振華對原有職工采取內部單位分流、內退、自謀職業等方式,部分業務骨干留下籌建新公司。
隨著和中國建材的合作順利推進,今年8月,企業正式點火投產。
德州市德城區經信局局長戰新生說:“規劃的調整,土地指標的爭取,還有環評、安評,特別是地上附屬的通訊線路,還有地下管網的拆除,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田文順告訴記者:“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不給合資企業一個優惠政策的話,我相信項目落地也難。”
新組建的凱盛晶華公司兩期投資30億元,被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依托這個項目,德州將建設輻射京津冀的綠色建材市場,打造300公里玻璃產業圈,而振華原有的廠房已拆遷完畢,待土地拍賣后,有望建成德州新地標。
閃電新聞記者 高昌潔 孫國棟 孟凡東 德州臺 德州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