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3-15 08:13:03
齊魯網3月15日訊 抽泣與鼓掌交織,歌聲與歡呼共振。
這是3月14日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時上演的震撼一幕。整場演出,淚水與歡呼、感動與激動在瞬間切換中將觀眾的內心不斷推向高潮。可以說,這部分為6幕、40個唱段、時長超過150分鐘的民族歌劇,酣暢淋漓地為首都觀眾呈現了氣勢恢弘、滿載豪情、感人至深的英雄史詩。
“同生同死一家人,隨時能拿命換命。”震撼的現場和感人至深的演繹,真情詮釋了“子弟兵與老百姓,水乳交融;老百姓與子弟兵,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內涵,讓千余名現場觀眾不禁聲淚俱下,以致在全劇結束后,現場起立的觀眾仍舊久久不愿離去,叫好聲和掌聲接續不斷。
“我輕易不流淚的,今天不是我老了掉眼淚,因為這部劇太好了。”知名表演藝術家劉熾炎看完整場演出后,激動地說:“怎么好?編劇好、作曲好、導演好,幾位主要演員真棒。過去我們軍隊都有這么一句話叫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這部戲把抗日戰爭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描繪得淋漓盡致,又充分體現出軍民之情、夫妻之情、父女之情、母子之情,把人間大義大愛濃墨重彩地描繪成了一臺史詩化圣卷。”
據了解,歌劇《沂蒙山》依據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的真實歷史創作而成,緊扣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創作主題,以真事感人、以真情動人,生動刻畫了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軍民舍生取義、為國為民的英雄形象,藝術再現了沂蒙精神的形成過程和豐富內涵。
“非常的震撼!整個劇從頭到尾非常的流暢,演員、舞美、音響等方面都非常的棒!”舞臺上的感人瞬間讓觀眾王靜格外興奮激動,她說:“我只說兩句話,只見時光流逝,不見英雄遲暮。這個英雄是我們舞臺上的英雄,是我們沂蒙的娘,同時也是我們所有的主創人員。”同時,她堅信“這部劇一定會流傳下去。”
“《沂蒙山》真正體現了戰爭年代軍民魚水情,黨政軍民水融交融,生死與共的關系。”沂蒙新紅嫂于愛梅說,“作為一個沂蒙人,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一定會把沂蒙精神傳承好、弘揚好。”
《沂蒙山》在立足歌劇藝術本體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山東民間音樂《沂蒙山小調》中的音樂元素吸納其中,并融入竹笛、嗩吶、琵琶、墜琴等民族樂器,呈現出獨具山東特色的歌劇風格。同時,舞美設計中巨大的山體通過三十六次的不同旋轉,營造出多樣的戲劇環境和緊湊的戲劇節奏,在層層遞進的情感波瀾與深沉厚重的史詩意蘊中講述沂蒙山的厚重歷史。
“十米高、8噸重的‘山體’,在舞臺上進行360度的旋轉,場景轉換達到36次之多,場景變化如此多樣,是舞臺藝術中是很少見的。”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沂蒙山》藝術總監張桂林表示,“我們在民族歌劇的基礎上加入了符合當下審美的時尚元素,也借鑒了音樂劇的表現方式,堅持我們的歌劇要讓觀眾聽得懂、喜歡唱、能傳播的原則,讓我們的歌劇將好聽進行到底。”
“這個歌劇不僅是中老年人喜歡,年輕學生也很喜歡,許多學生說沒想到歌劇比電影還好看。”張桂林將《沂蒙山》的成功歸結為投入了感情的精品意識。“這次《沂蒙山》的創作,從創意到搭起班子整整磨了兩年,盡管收獲了成功,但主創團隊還將繼續打磨。作為藝術家有責任、有義務講好我們的紅色故事,傳承好我們的這種革命的精神。”
記者 劉暢 穆光輝 趙宇光 崔真真北京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