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31日訊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肩負串聯 “政產學研金服用”完整鏈條的重任,成立一年來,創新驅動效果開始顯現。
在安丘農谷,王寶杰經營著當地規模最大的家庭農場,500畝葡萄的大管家只是一只小小的傳感器。
安丘長生源家庭農場總經理王寶杰說:“也就是說我們未來農場的工人,只是實行一些簡單的管理,那些技術性非常強的,就不需要農民人工操作了。”
從靠天吃飯,到智能管理,再到如今量身定制管理方案,山東產研院搭建的大數據平臺讓王寶杰進入農業生產的3.0時代。
項目工程師李潘說:“我們除了把更多專家,包括土壤的、種子的的專家,他們的知識經驗形成系統方法論融入到平臺之中,我們還給它提供了像空天遙感等多維度、多種技術的融合。比如現在看到的是通過衛星遙感,反演出的土壤類型的分布,包括它的氣候環境、它的土壤環境、它的水質環境跟其他地方都有所區別,我們通過系統的智能判斷,去形成符合當地規律的生長模型,從而再去服務于當地的農戶,實現精準作業。”
目前,山東產研院正在籌備齊魯一號、齊魯四號2顆遙感衛星的發射。未來由20顆高分辨率雷達衛星、光學衛星組成的齊魯星座,將會把觀測精度從現在的米級提高到厘米級。到那時,無人駕駛、無人農機、農產品交易等服務都可以匯聚在這個大數據平臺上,為農業提供智能化助力。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雷斌說:“衛星產生的數據,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創新的基礎設施,我們實際上在空間的部署,不僅僅是說發了多少顆衛星,這些衛星能夠帶來多少的經濟效益,其實我們更看重它為我們創新創業的價值服務的這樣的一種支撐能力。”
結合山東實際和全球產業趨勢,山東產研院用一年時間重點突破信息與智能融合、先進材料、微納與智能制造、綠色與健康四大創新領域。記者從7月30日召開的產業技術重大創新成果匯報會上看到,包括齊魯衛星在內,國內首款量產高精度壓力傳感器、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光電芯片、新型纖維復合材料、X射線背散射人體掃描安檢設備、超高速激光熔覆設備等都占據了所在領域的制高點,為山東在產業變革中引領發展奠定了基礎。
山東產研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海鷹說:“我們的突破一個是解決了卡脖子問題,另一個就是背散射技術的應用,它會在安檢、工業探傷和軍用這些領域發揮極大作用。僅安檢領域講,我們目前保守估計,應該會面臨一個將近5000億的市場規模。”
通過這些重大布局,山東產研院凝聚了87個高端團隊,創立64家科研機構,實施300多項發明專利,轉化研究200多項前沿產業技術成果,孵化77家高新技術企業,帶動社會投資超過200億元。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博正學院院長助理王磊說:“技術從哪來?是從人來。我們一方面通過培訓服務體系為他們輸送知識,輸送力量。另外一個,更需要我們依托山東產研院這個平臺,給大家提供資源性的服務,讓技術人員帶著成果來,帶著商業成果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