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7日訊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奉命從山西進入山東抗戰的八路軍第115師等部隊與山東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孕育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
抗戰爆發后,中共山東地方黨組織積極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初步開辟了山東抗日根據地。隨著抗戰形勢發展,在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和毛澤東果斷作出“派兵去山東”的戰略決策。
“從1938年的夏天一直到1940年,八路軍第115師以及八路軍129師等分批到達山東,有9000多人。”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學術委員會委員陳慶合說。
八路軍115師主力部隊入魯后,與山東縱隊并肩作戰,在山東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相繼創建和擴大了冀魯邊、魯西、魯南等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到8月,中共山東分局召開山東省各界聯合大會,選舉成立山東民主政權山東戰工會,標志著山東抗日根據地正式形成。
山東省政府和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講解員錢丹丹介紹:“奉命入魯的115師在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的指揮下,與山東黨政軍民密切配合,增強了山東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1940年到1943年,日軍對沂蒙山地區進行大掃蕩,根據地進入最困難的時期。八路軍115師與山東人民緊密團結,不但粉碎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還不斷擴大根據地面積。1945年8月,山東省政府在莒南縣大店鎮成立,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省政府。
“經過這8年的時間,尤其是八路軍115師來的時候是9000人,到了抗戰勝利的時候,發展到27萬的野戰部隊,整個山東的子弟兵是一點一點打出來的。 ”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學術委員會委員陳慶合說。
如今,山東省政府和115師司令部舊址已經成為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每天都有各地群眾前來參觀,感受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孕育出的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