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光強
昨晚,2023年山東衛視元宵晚會浪漫上演。晚會以古代上元節為背景,將《元夕踏燈》《鬧元宵》重新編排,用情景舞蹈串起各地元宵民俗。
井朧再唱網絡熱曲《驍》、段奧娟古風《拾憶長安》帶你共赴浪漫之約、“哪吒”邂逅街舞摩擦出不一樣的火花……突出年輕人喜愛的國風國潮元素,這是山東廣播電視臺對文化“兩創”青春化表達的探索,也彰顯著山東的文化自信。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代代戲曲人才的傳承和成長。在2023年山東衛視元宵晚會中,四大京劇名旦“梅尚程荀”傳承人演繹經典戲曲唱段,國粹視覺盛宴別開生面。
戲曲發展離不開傳承,更不開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充分研究戲曲文化與舞臺藝術的關系,讓傳統與現代碰撞出“化學反應”,激蕩出創意絕佳的全新“打開方式”,讓戲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是一門學問。
誠然,2023山東衛視元宵晚會與2023年山東春晚,既獨立成篇,又一脈相承。
在2023山東春晚上,王寧、修睿等演繹的戲曲小品《戲宇宙》和王珮瑜演唱的《南鄉子》,引起不小反響。特別是一段訓詞,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傳于我輩門人,諸生須當敬聽。自古人生于世,須有一技之能。我輩既務斯業,便當專心用功。以后名揚四海,根據即在年輕。”這背后,也體現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戲曲文化。
這段廣為傳頌的訓詞源于創辦于1904年的富連成社。這里被譽為京劇的“大師搖籃”,梅蘭芳、周信芳少年時便曾在此“搭班學藝”“借臺練戲”。
“根據即在年輕”,對于個人來說,要下苦功夫、啃硬骨頭,沉下心、俯下身,掌握過硬本領,成為行家里手。對于單位來說,要五湖四海攬人才、四面八方聚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讓更多“千里馬”在賽道上競相奔騰。
最近,電視劇《狂飆》火了。全員演技派實力在線,劇情高能,口碑、收視更是一路狂飆。“安欣高啟強飯搭子Be”“狂飆大結局那天是李響頭七”……相關劇情每晚都能沖上全國熱搜,引發網友廣泛熱議。
追熱劇,更需冷思考。看了張頌文的一段采訪,有個小故事,觸動較深。很多人都看到了他的爆火,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在3年里跑了七八百個劇組,全都被拒。想必,“苦行僧”式的修煉,才能讓他“一戰封神”。
這樣的堅持源于對事業的熱愛,值得文藝工作者特別是年輕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涌現出更多的“張頌文”,國產影視劇才能打造更多的《狂飆》。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藝術需要年輕人才,社會發展更需要注入“年輕血液”。
年后,山東接連召開了兩個重要會議——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工業是龍頭,是脊梁;農業是山東的一面旗幟,兩者都事關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聚力引育創新人才;人才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要為青年人才留在鄉村、返回鄉村創造條件,更要發揮他們在鄉村建設中的帶頭作用。
任召坤、崔廣丹是聊城市茌平區的一對90后夫妻。他們所在的耿店村,種植大棚辣椒有20多年歷史,過去只有60多個“小土棚”,干活的多是50后、60后,多數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村支書耿遵珠決定先建一座辣椒批發市場。有了市場,辣椒銷路慢慢打開了,耿遵珠又帶領大伙建起了育苗場、合作社,完善配套服務。
看到村里的辣椒產業有了規模,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動了心。2019年,任召坤和妻子回到村里,一個種辣椒、一個賣辣椒。如今,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辣椒專業戶”。
十年來,耿店村在外打工的110多名年輕人全部回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耿店村大棚從60多個發展到700多個。
青春如此多“椒”的故事,讓大家更加堅定,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
就在前幾天,山東召開宣傳文化系統“強本領、保落實、保質量”主題年動員會。會議提出的六個“始終”,讓不少同事共鳴——始終不放松學習,始終充滿工作激情,始終擁有好奇心,始終胸懷奪旗意志,始終保有持久定力和韌勁,始終堅持團結協作,在“走在前、開新局”中展現新作為。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在實踐磨礪中提高本領,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我們要做的就是:出手必出彩,完成必完美!
一位年輕同事告訴說,她正籌備運維一個新媒體專欄,清新記錄齊魯大事要聞,沉浸解讀山東發展故事。為此,還自學了Xmind等軟件,做筆記,劃重點,數據、圖表一目了然。
主動想,主動學,主動干,這一點挺難得,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
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拼出來的精彩。奮躍吧,趁年輕!就像元宵晚會《迎夢而來》歌中所唱——微笑攜手坦率,越努力越自在,年輕的心挑戰中盛開,無限可能的遠方等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