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日訊 “我們正在實施的這項技術是國內首創,也是世界首例!”在談起自己參與的《基于LIBS的精煉過程鋼渣成分在線檢測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時,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煉鋼廠生產技術室主任師劉文憑臉上透著滿滿的驕傲與自豪。
讓劉文憑驕傲的這項新技術,是以她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與山鋼研究院聯合組成的股份公司智慧煉鋼創新工作室聯盟成立以來首批5大技術創新項目之一,計劃今年年底結題,將進一步推動智慧煉鋼指數的提升。
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剛剛獲得“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的劉文憑充分發揮“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認真學習,勤于思考,不斷超越自我。
背過幾十公斤鋼樣
連續24小時靠在爐臺邊
2007年,剛畢業的劉文憑來到煉鋼廠精煉工序主控室,從一名普通工人干起,逐漸成長為一名讓大家欽佩的專業技術人員。2015年1月,中俄合作的亞馬爾項目啟動,由于產品是在極寒條件下使用,對鋼材性能以及夾雜物要求極高。作為負責精煉工藝的技術員,劉文憑全程參與了每一次的生產試驗、現場跟蹤、總結分析。那時候,她爬過幾十米的精煉料倉、背過幾十公斤的鋼樣,連續24小時靠在現場是常有的事。作為攻關團隊里唯一一名女技術員,劉文憑跟男同事一起每天泡在爐臺邊,接受著爐火和高溫的炙烤。經過半年奮戰,劉文憑和團隊終于攻克技術難關,精煉控制跟轉爐冶煉和連鑄操作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
帶領團隊攻克多項技術難題
打造出全國首座“一鍵式”智能精煉爐
面對小噸位轉爐無法增設副槍系統的問題,她提出了“在小噸位轉爐上增上爐氣分析檢測自動煉鋼系統”這一大膽舉措。經過近7個月100余項創新攻關,成功將無人工干預智能煉鋼技術“移植”到小噸位轉爐上,成為全國小噸位轉爐智能煉鋼的“樣板車間”。
當時業內沒有成功的智能精煉爐事例可循,她帶領職工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成功攻克了國內第一個爐頂旋轉給料機配加增碳劑等技術,打通了自動加揭蓋、測溫取樣等二級模型,成為全國首座真正意義上的“一鍵式”智能精煉爐,填補了國內智能精煉的空白。
20多項技術創新項目取得新突破
年創效益近千萬元
“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她超強的學習力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領導和同事這樣評價劉文憑。
工作16年來,劉文憑總是利用一切時間,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理論,學實踐,孜孜以求。2012年,孩子剛剛滿月,劉文憑就報考了冶金工程碩士。休完產假,回到工作崗位倒班的她,堅持每天下了夜班學習,上中班前學習,孩子常常被扔給丈夫和公婆。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劉文憑不僅順利拿到了冶金工程碩士學位,而且一次性通過了全國六西格瑪黑帶考試,并開始了冶金博士學位的攻讀。
“我的夢想就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中的難題。”憑著對知識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對創新的探索、對事業的執著,劉文憑先后有20多項技術創新項目取得新突破,推動了煉鋼工序品種開發的不斷深入,年創效益近千萬元,主導開發的幾十個新鋼種具備了批量生產的能力,擦亮了山鋼產品品牌,提升了企業美譽度。
近年來,劉文憑主導開發的幾十個鋼種打入亞馬爾項目、中俄元首項目等海外工程,主導完成的技術創新項目有近20個獲得公司及省級以上獎項。她用自己的智慧推進全國最優秀智慧鋼廠的建設,為山鋼“爭上游、走在前”插牢科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