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4日訊 鹽又被稱為化工之母。以鹽為主要原料生產的氯和堿,可以制作萬種以上工業制品。在10米高的鹵罐上,滿滿的鹵水正在等待著進一步加工。目前最普遍的制鹽方法是凈化鹵水、提取鹽分。但肥城的鹽礦石融化后變成的鹵水屬于鈣型鹵水,采用凈化鹵水工藝會產生大量廢料——鈣鎂泥,不僅不好處理,還對環境有污染。
2012年,看中了肥城豐富的鹽礦資源,海晶鹽化決定在這里建廠生產工業鹽。為了解決傳統生產工藝產生大量污泥問題,海晶鹽化決定從瑞士購買工藝包,采用不凈化鹵水的工藝制鹽。然而,等到試生產的時候,這套工藝卻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
“實際上是硫酸鈣沒處理好,在設備當中吸出來結晶,跟水泥一樣,把這設備給堵死了,隔一段時間就要清理。”山東肥城海晶鹽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田鳳麟回憶說。
面對這種情況,瑞士的技術團隊也始終無法妥善解決,最終只能賠償了事。改用傳統工藝,還是繼續增加投入解決新工藝的不足?海晶選擇迎難而上。“非常艱難,一開始老是不行。”田鳳麟說,“因為物質結晶析出,跟濃度、溫度都有很大關系,理論上說,它有無限個數據可以推導,所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濃度范圍和溫度范圍,但那個范圍可不好找。”
2年時間,投入2千多萬元,終于在2017年下半年,海晶自主研發的無需凈化鹵水的制鹽設備開始連續穩定生產。因為不需要凈化鹵水,所以這套設備不僅不會產生鈣鎂泥等固廢,而且也不需要建熱電廠提供熱能。“其他燒鍋爐、燒煤炭的廠,遇到重污染天氣都要限產、減產,但我們是綠色生產工藝,不需要限產。”
通過新的生產工藝生產工業鹽,雖然沒有鈣鎂泥等固體廢棄物產生,但還是會產生一些低附加值的鹽石膏。為此,海晶鹽化上新生產線,通過對鹽石膏二次加工,開始生產阿爾法高強石膏。這種石膏一噸價格在1000元以上,一年的產值大概有1000多萬,這是鹽石膏效益的100倍。
雖然新工藝讓海晶鹽化多投入了2千多萬研發資金,生產也延誤了2年,但放眼未來,海晶鹽花對綠色工藝的堅持所產生的價值卻遠遠超過兩千萬元。
閃電新聞記者 商凱軍 王雷濤 肥城臺 高翔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