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4日訊 讓夫妻二人從甜蜜恩愛到怒目凝視,“罪魁禍首”竟是……兩串葡萄!
數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從事工程建設的費縣青年任慶余在客戶家吃到了兩串葡萄。“這是我從來都沒有嘗過的味道,不僅好吃,顏色也好看!”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任慶余腦海中誕生——自己也要包地種葡萄!
其實,這并非他頭腦一熱。用年輕人的想法從事農業,是任慶余一直以來都想做的事情。但他卻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對。
在縣城長大的妻子徐園園第一個不同意:“我是學服裝設計專業的,夢想是在大城市里當服裝設計師,讓我去種地,我不愿意。而且從來沒接觸過農業,萬一失敗了怎么辦?年紀輕輕不去上班回家種地,不支持!”
家人的反對澆不滅任慶余對“夢中葡萄”的熱情。2015年,他以每畝地1500元的價格承包下60畝地,開始了葡萄種植。一個人吃泡面、住鐵皮屋、管理著十幾個品種,忙得不可開交。
第二年,原本筷子大小的葡萄苗結出了果實。聽到丈夫對葡萄園的規劃,徐園園動搖了:“他想搞采摘、搞文化活動,還挺有想法,一個人也確實忙不過來,我決定辭職過來幫他。”
就在夫妻倆準備大干一場時,突如其來的風雨給二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2017年,一場大風幾乎刮跑了所有剛剛結穗的葡萄,大雨又滋生病蟲害,他們損失了近3萬元。“本來是盼著今年豐產結果的,沒想到損失慘重,特別心疼。”徐園園說。“我們不懂技術,一直是對著書本、電腦摸索,有時候還去其他葡萄園偷學,年景不好的時候也虧損不少。”任慶余說,虧損多的時候他們甚至想過放棄。
正當他們飽受種植技術困擾的時候,“救星”來了。2020年6月起,山東省農科院先后選派827人次到示范縣(市)掛職,探索出鄉村振興科技合伙人模式。葡萄研究院的張慶田博士幫扶費縣,來到夫妻二人的紫錦葡萄園掛職。
在張博士的幫扶下,他們搭建起避雨棚,有效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不僅如此,葡萄園全產業鏈條也達到完善,夫妻二人在葡萄架下搞起了書法大賽、葡萄擂臺賽等系列文化活動,未來還將發展果酒產業……三年來,在山東省農科院鄉村振興科技合伙人模式的幫扶下,費縣陽光玫瑰種植面積擴大至1000畝,費縣推廣避雨栽培技術8000畝,葡萄產業年新增產值7000多萬元。
徐園園也從懷揣設計夢想的“城里人”,轉變為投身葡萄產業的“新果農”:“看著眼前怡人的風景、成熟的葡萄,也挺享受!雖然曬得比城里人要黑,但是曬曬更健康!”
策劃:劉暢 張衍峰
記者:呂釗 婁冬梅 谷會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