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光強
有人說,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地方最值得懷念,一個是故鄉,另一個則是母校。
最近,有不少學校舉行建校N周年活動。省實驗中學迎來75周年校慶,老中青三代實驗人重返母校話情誼;90歲高齡的高秉涵老人專程從臺灣趕來,向菏澤一中捐贈77年前的錄取證書;10月5日,濟南第一中學也迎來120歲生日,學校以“百廿芳華·一中有我”為主題舉辦系列慶祝活動。
一校之重,莫過于歲月中積淀的歷史。早在2013年10月,濟南一中在圖書樓一層辟建校史館,今年又對校史館原有布局設計和相關史料進行了進一步完善,使展區空間更趨合理,展示內容更為翔實。
一張張老照片、一個個老物件、一則則小故事,記錄著這所百余年老校的前世今生。前幾天,在拍攝《閃電探館》專欄短視頻時,校史館里幾本名為《齒輪》的雜志引起了我的注意。
齒輪文學社的創建要追溯到1930年。著名作家、革命家胡也頻先生被聘來校任教,幫助學生成立了齒輪文學社,用于革命宣傳與文學交流。胡也頻曾擔任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國文教師,季老評價他是“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和文學史上宛如夏夜流星一閃即逝但又留下永恒光芒的人物”。
因種種原因,齒輪文學社的活動中斷了近半個世紀。上世紀80年代中期,學校語文組指導學生組建了學生文學社團,仍定名為齒輪文學社。多年來,多次出版社刊《齒輪》,挖掘、宣傳學校歷史,展示學生才華,2014年獲評“全國中學生百牛文學社”稱號。
經烽火硝煙仍弦歌不輟,歷百廿滄桑而初心彌堅。像齒輪文學社一樣,濟南一中在風雨兼程中轉動著發展的“齒輪”,雖數易其名,幾遷其址,但辦學從未間斷,這也讓無數師生的命運“齒輪”發生著改變。
1903年,革命志士劉冠三心懷教育救國之志,在濟南創建新式學堂——山左公學,成為濟南一中的前身,開啟了波瀾壯闊的辦學歷程。
“山左”意為太行山左側,是山東省舊時別稱。一代代一中人接力傳承,矢志不渝,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濟南一中不僅有鄧恩銘、季羨林、臧克家、歐陽中石等大家所熟知的校友,還走出了葉連俊、陳力為、馬祖光等10位院士。除了這些閃光的名字,120年來,20多萬莘莘學子在大江南北孜孜前行、在各行各業成長成才。在校史館的一面墻上,專門選放了140多位杰出校友的照片和簡介,以此勉勵學子。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學校立德樹人的舉措、老師的一言一行、學長學姐的成長故事,對很多學生的知識構成和人格培養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讓他們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
不知從何時起,“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成為社交平臺的熱梗,并被高頻使用。我想,命運的齒輪絕對不是一瞬間的偶然事件,而是厚積薄發的驚喜。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命運并不存在于一小時的決定中,而是建筑在長時間的努力、考驗和默默無聞的工作基礎上。
奮筆疾書、埋頭苦讀,學業上幸運的齒輪會轉向你,那就把握當下,不負韶華,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吧。
雙向奔赴、默契莫棄,愛情中幸福的齒輪會靠近你,趁陽光正好、時光未老,去見你想見的人吧。
黽勉苦辛,朝乾夕惕,事業里美好的齒輪會眷顧你,多些篤定、少些迷茫,去做你喜歡且有意義的事情吧。
命運的齒輪在哪里轉動?何時開始轉動?掌握在你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