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日訊 目前,位于山東東平的±800千伏換流站工程正在進行全站最高的構筑物高端防火墻的收尾工作。這座換流站也是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受端落點,工程投產后,每年可向山東輸送電量超過360億千瓦時。開工一年多以來,一千多名建設者們堅守在工程一線,為確保施工進度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隴東——山東特高壓工程是我國首條“風光火儲一體化”的特高壓工程,也是國家西電東送大通道之一,線路總長度926.4公里,額定電壓±800千伏,落點就在山東東平。項目投產后,從甘肅送過來的直流電將通過這座換流站,轉化成交流電,并入山東電網進行再分配。作為工程建設的“主力軍”,謝鵬和他的團隊已經在這里堅守了一年多。雖然有著豐富的電力建設經驗,但±800千伏換流站的建設管理,對換流站工程業主執行經理謝鵬來說,卻是第一次。
“之前一直從事的是500千伏的建設,整個電壓等級的上升、安裝的難度加上管理的要求、設備的數量等,要遠遠超于500千伏的變電。”回憶起剛剛接到任務時的情景,謝鵬仍覺得壓力重重。
任務雖難,但既然落在了自己身上,就要迎難而上。很快,他們就碰到了一個大難題。
“換流站在地基處理階段最大的困難是部分區域地下有溶洞,如果處理不好,有可能造成設備的沉降。”謝鵬告訴記者。而站址的選擇,是綜合考慮了網架結構、地理位置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優方案。要避免設備沉降,就需要在樁基施工時對質量嚴格把控。
“巖溶+流砂”的地質情況,在全國特高壓工程建設中幾乎沒有碰到過,沒有經驗可借鑒,團隊探索應用了全極化脈沖探地雷達、360度可視化成像檢測儀等技術手段,同時,24小時不間斷守在現場。
“因為地下的情況比較復雜,需要逐一判巖,成樁之后在短時間內必須進行混凝土澆筑,如果短時間不灌注的話,就容易塌方,最終成不了樁,所以這是一個24小時不間斷的過程。”謝鵬表示。
一年多以來,沒有周末和節假日,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對于整個建設團隊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去年,謝鵬的女兒出生和工程開工僅隔幾天,雖然離家只有一百多公里,謝鵬卻難得回家。對他而言,東平±800千伏換流站工程就像自己的另一個“孩子”,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謝鵬也傾注了很多心血。
根據計劃,工程將在2025年6月竣工投產,投產后可將甘肅“風光火儲”4種發電方式的電能“打捆”輸送到山東,每年輸送電量超過360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電量占比約50%,將顯著提高山東電力供應保障能力,促進能源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