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日訊 今年以來,山東省降水持續偏少,存在一定的氣象干旱的風險。在大范圍寒潮雨雪天氣到來之際,山東多地搶抓有利天氣形勢,緊急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
山東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消息,2月28日17時-3月1日17時,青島人影辦組織飛機增雨作業1架次,飛行2.72小時。青島、煙臺、臨沂和棗莊4市利用地面作業裝備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19輪次。
山東省氣象臺3月1日發布的降水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山東全省平均降水量僅為9毫米,較常年偏少10.8毫米,偏少55%。
此次人工增雨(雪)作業有利于增加土壤墑情和凈化空氣,降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
人工增雨(雪)作業的原理
人工增雨雪作業主要基于云物理學原理,通過向云中播撒催化劑,改變云地微物理過程,促進云水向降水的轉化,從而增加降水量。具體原理如下:
冷云催化原理
冰晶效應:在溫度低于 0℃的冷云中,往往存在過冷水滴和冰晶。根據云物理學理論,在同一溫度下,冰面的飽和水汽壓低于水面的飽和水汽壓。當向冷云中播撒碘化銀等人工冰核時,會增加云中的冰晶數量。這些冰晶會在水汽過飽和的環境中迅速增長,通過消耗周圍的水汽,使過冷水滴蒸發,水汽在冰晶上凝華,從而促使降水形成。
干冰的作用:干冰即固態二氧化碳,在常溫常壓下會迅速升華,吸收大量熱量,使周圍空氣溫度急劇降低。在冷云中播撒干冰,會在其周圍形成一個低溫區,使得云中的水汽迅速凝結成冰晶,這些冰晶同樣可以通過冰晶效應促進降水。
暖云催化原理
吸濕增長:暖云是指溫度高于 0℃的云,云中主要是水滴。向暖云中播撒吸濕性物質,如鹽粉等。這些物質能吸收云中的水汽,使自身迅速增長成為大水滴。當大水滴增長到一定程度,其下降速度足以克服空氣阻力和上升氣流的托舉時,就會形成降水。
碰并作用:在暖云中,大水滴在下降過程中會與周圍的小水滴發生碰撞并合并,使大水滴不斷增大。播撒催化劑增加大水滴數量后,能增強碰并作用,加速水滴的增長過程,促使更多的水滴達到降水的尺度,從而增加降水。
此外,在一些情況下,云中雖然有足夠的水汽,但缺乏促使水汽凝結成水滴或冰晶的凝結核,或者云中的上升氣流不夠強,無法使水汽充分聚集和凝結。人工增雨雪作業通過播撒催化劑提供大量的凝結核,或通過引發局部對流增強上升氣流,創造更有利于水汽凝結和降水形成的條件,從而達到增加降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