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公安報
2021-07-20 08:07:07
原標題:山東:112名失蹤被拐人員圓了回家夢
來源:人民公安報
□本報記者 孫麗麗 通訊員 趙小敏 冷進術
日前,在“團圓·我們在行動”山東濟南分會場,90歲的父親羅某坤抱住已經60歲的兒子羅某軍,喜極而泣。
“58年,終于找到你了,我的兒啊!感謝公安機關,感謝民警這么多年的努力……”羅某坤哽咽地說。
自“團圓”行動開展以來,感人重聚的場景不斷在齊魯大地上演。截至目前,山東公安機關已找回失蹤被拐人員112名,偵破拐賣兒童積案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名。
“組織開展好‘團圓’行動是山東公安機關真正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問題的‘民心工程’,是山東公安刑偵部門為民辦實事的具體體現。”山東省公安廳一級巡視員槐國棟說。
“千警進千家”,凝聚“團圓”合力
山東公安機關將“團圓”行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圍繞偵破拐賣兒童積案、緝捕拐賣犯罪嫌疑人、查找失蹤被拐兒童三項重點內容,全力推進工作。副省長、公安廳廳長范華平多次組織召開黨委會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市、縣公安機關分別成立“團圓”行動專業隊,對歷年未破案件和在逃嫌疑人,逐一研究,包案攻堅。
全面獲取更多準確信息,是組織好“團圓”行動的基礎。山東公安機關全力開展被拐、失蹤兒童基礎信息完善工作,依托“千警進千家”活動,發動刑偵、治安、派出所民警以及村居警務助理,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集中摸排行動,進一步梳理父母尋找失蹤兒童案(事)件信息,助力失蹤被拐兒童家庭早日實現團圓夢。截至目前,共排查采集來歷不明、疑似被拐人員DNA信息3700余條,相繼找回失蹤被拐人員112名,幫助53個家庭實現了團圓夢。
科技賦能,提升精度與速度
科技為打拐工作開辟了新的方法和渠道,讓精準打擊更具力度,讓查找尋親更顯速度。
“人民群眾迫切盼望的,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山東省公安廳刑偵總隊副總隊長薛林說,為全力查找被拐賣兒童,盡早讓更多離散家庭團圓,山東公安機關不斷向科技要戰斗力,認真梳理拐賣兒童積案卷宗、證據線索、在逃嫌疑人,對重大案件組織專案偵查、重點攻堅,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深入研判,尋找案件突破口、緝捕嫌疑人。
在偵辦羅某軍被拐騙案件中,民警發現,由于丟失時間長、丟失地點復雜、報案時間晚等難點,公安機關雖綜合運用各種措施查找,但遲遲沒有獲得有價值的線索。
“我們再次拿出這個案件,并把希望寄托在DNA技術上。”棗莊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叢四新說,由于羅某坤的老伴去世多年,無法獲得相關DNA數據,刑警只能進行單親比對,但單親比對后得到了大量結果數據,不具備研判條件。
手握“大把”數據,卻不具備研判條件,如何突破?
山東省公安廳向各地推廣新的技術手段,與DNA比對方法配合使用,并組織精干警力參加全國集中研判和技術比對會戰,進一步提升了查找比對效率。
“根據遺傳學規律,我們利用羅某坤4名子女的數據做了反推,從而使單親比對變成雙親比對,最后找到了老人失散多年的孩子,圓了羅某坤一家的團圓夢。”叢四新說。
傾力打拐,民警一直在路上
輾轉山東、陜西兩地,奔赴1000余公里,2月22日,臨沂市公安局蘭山分局民警帶著尋親小伙與父母團聚;歷時56年的期盼,6月3日,在煙臺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以及棗莊市公安局市中分局的共同努力下,92歲的王某喜與已經59歲的孩子相擁而泣……每一個家庭團圓的背后都凝聚著公安民警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時光退回到1997年9月21日。當日,聊城市公安局接到電影《失孤》主人公原型郭剛堂的報警求助稱,其2歲的兒子郭新振被人抱走,下落不明。在隨后的20多年時間里,雖然辦案人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聊城公安始終堅持查找,從未放棄。
“2000年DNA技術開始應用于打拐工作時,聊城公安及時采集郭剛堂夫婦的DNA信息入庫比對,隨著技術發展,又多次補充完善他們的DNA數據,但由于孩子之前從沒有采集過DNA信息,所以多年來這個案件一直沒有破獲。”山東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總隊長李民介紹。
今年“團圓”行動中,公安部將該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組織攻堅。6月中旬,案件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河南發現郭新振下落,通過采血,最終確認了郭新振的身份。山東聊城公安機關迅速組織警力趕赴河南、山西等地,圍繞當年收養、拐賣情況循線追蹤、縝密偵查,抓獲了當年拐賣郭新振的2名犯罪嫌疑人,查清了案件事實。
7月11日,山東、河南兩地公安機關在聊城市為郭剛堂、郭新振一家人舉行了認親儀式,離散24年的家庭終獲團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