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1-10-16 18:23:10
原標題:從“投錢變綠”到“以綠換錢” 濰坊探索濱海鹽堿地生態治理新路徑
來源:中國日報網
10月14日,中央駐魯和山東省市主要媒體“挺進深藍”主題采訪活動正式啟動,采訪團一行走進了位于濰坊濱海區的國家“南紅北柳”生態工程濱海示范林項目。
濰坊濱海地區土壤含鹽量高,強鹽漬化面積達38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2.35%。2017年之前,該區域自然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綠化成本較高、鹽堿地綜合利用難度大等問題,一直是濰坊海洋生態建設的最大制約。
2017年10月,國家“南紅北柳”生態工程濱海示范林項目開始施工,項目引進種植山東省林科院聯合培育出的檉柳新品種“魯檉1號”(又名鹽松),累計完成綠化覆蓋面積3000畝、70余萬株,初步建立了海岸線綠色生態屏障,為沿海防災減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為泥質海岸重鹽堿地生態修復工程及沿海防護林構建探索了一條新路。
在重鹽堿地上,種植檉柳三年,土壤含鹽量就可以降到千分之三以下,甚至很多區域可以降到千分之二以下。土壤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時,大部分樹種都能夠成活,而在千分之二以下,就可種植小麥、玉米了?!鄙綎|檉霖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愛民介紹說。他表示,利用檉柳構筑北方沿海防護林帶,可形成生態安全屏障的“先鋒林”,從根本上解決沿海地區生態綠化難題,修復近海生態系統,治鹽壓堿、改良土壤。
同時,濰坊依托“南紅北柳”生態工程濱海示范林,開創“檉柳+肉蓯蓉”林下種植新模式。鄭愛民介紹,檉柳和肉蓯蓉有著寄生關系,只要在距離檉柳60厘米遠的地下播種肉蓯蓉,一段時間后,寄生關系即可形成。
肉蓯蓉的畝均產量1200斤,鮮品畝產值可達1.2萬余元,深加工后畝產值可達5萬元以上。濰坊對檉柳有效成分進行提取、分離、精制,探索研發檉柳中藥、保健品、美容護膚、洗滌、消殺等深加工產品,進一步提升檉柳種植產業附加值,實現從“投錢變綠”到“以綠生錢”,有效帶動當地居民就業增收。
(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責任編輯:王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