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稅務報
2022-06-20 09:22:06
原標題: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
來源:中國稅務報
蘇軾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位列唐宋八大家,書寫了“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文化傳奇。初遇蘇軾詞,是在中學時,反復誦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等經典名句,被詞句的流暢優美所感染,也被詞風的豪邁所震撼。
深入了解蘇軾,是疫情防控居家期間,認真品讀《蘇軾十講》《蘇軾詞八講》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對一代文豪更加崇敬欽佩。
1061年,年僅25歲的蘇軾已聲名很高,參加“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被定為第三等(當時第一、第二等皆為虛設),可謂一鳴驚人,仁宗皇帝稱“吾為子孫得兩宰相”,即蘇軾與其弟蘇轍。
然而,世事難料,王安石上臺推行變法,蘇軾與其理念不合,乞外放,到杭州、密州、徐州任職。當時,其詩文詞作已被大眾所喜愛,一些諷刺變法的詩詞被廣泛傳播,沒想到這為政敵提供了攻擊的靶子。蘇軾被彈劾,遭遇烏臺詩案,被捕下獄。由于多人為其求情,根據皇帝圣旨,蘇軾終免一死,貶謫黃州。待新黨倒臺,舊黨領袖司馬光入閣,蘇軾一度被委以重任,最高擔任過第一副宰相。但司馬光去世后,蘇軾被舊黨拋棄。從此,他被放逐得越來越遠,正如他詩中所寫,“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但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始終心懷家國天下。初登仕途,就進行改革,免除積欠;任密州太守時,滅蝗蟲,筑“超然臺”;任徐州太守時,抗洪水,起“黃樓”;任杭州知州時,筑蘇堤,設慈善醫院“安樂坊”;即便被貶儋州,也為民治病,推廣農作,確實做到了“雖死生不變乎己,況用舍豈累其懷”。他一生灑脫曠達,雖然與王安石政見不同,但王安石致仕后,兩人在南京會面時,東坡仍發出了“從公已覺十年遲”的感嘆。
在官場命運多舛,但在文學藝術上他卻佳作連連。身處江湖之遠時,他情趣盎然,詩興大發。在西湖邊淋雨喝酒,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望湖樓醉后感嘆“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在黃州淋雨,感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從黃州東坡雪堂,到湖北赤壁,從杭州西子湖畔,到天涯海角的儋州,均留下了東坡先生“吟嘯徐行”的瀟灑身姿。
蘇軾、蘇轍的兄弟之情尤為難得。弟弟蘇轍比蘇軾小兩歲,兩人同年參加“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被錄為第四等?;潞3粮。值軆扇艘恢本凵匐x多。在蘇軾通判杭州滿3年后,為了與在濟南任職的弟弟近一點,他申請調到密州,但兩人也因各種緣由兩年不得見。在蘇軾的詩作中,最直白表達兄弟感情的,是烏臺詩案后被關押時期,蘇軾寫下《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中“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兄弟之情感人至深。
我們從蘇軾的詩詞中,能體會他的金榜題名、為官一方、恣意山水、東山再起、放逐天涯等,更能品味到他看盡人生沉浮后的大格局和大胸懷。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