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7-01 09:27:07
原標題:張志勇:校園足球推動者
來源:中國教育報
“‘志’守為黨為國育人之初心,‘勇’擔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之使命。”提起山東省學校體育和校園足球的發展史,山東體育學院體育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山東省校園足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勇是一個不能不提的名字。作為新中國體育理論和學校體育領域的繼承者和堅守者,他40年如一日地把全部身心奉獻給了體育教育和校園足球事業,為國家體育教育和新時代“少年強”大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張志勇長年深入體育教育教學第一線,設計和推進了山東省校園足球教育工程,促進了全省2307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及215萬名學生直接參與足球運動,帶動近14000所各級學校體育活動,形成了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山東模式”。2019年,他被評為全國“校園足球感動人物”。
兩封書信播下一顆金色的種子
張志勇出生在山東濟寧的一個教師之家。他有著深厚的教師情結和育人情懷。當他被選為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時,同行這樣評價:“張志勇是為體育教育而生的!”
談到職業生涯的開始,張志勇饒有興趣地介紹,“我上小學和中學時熱愛體育,文化課學習也很好。但高考時為了考上好大學,一心備考,甚至還付出了健康代價。”是體育讓他轉危為安,從此,體育成了改變他人生方向和實現他人生價值的關鍵。后來,他考入山東師范大學體育系,并立志用體育給更多的孩子帶來健康和快樂。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張志勇面臨畢業后的就業選擇。當時,在校園里,張志勇不僅是老師們眼中標準的好學生,還是學習社團的帶頭人,受到了各用人單位的青睞。但就在人生選擇的關鍵路口,兩封家書讓他堅定了“追夢”的方向。
張志勇的舅舅是早期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高才生,畢業后響應“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自愿來到了貴州最貧窮的山區銅仁任教。在艱苦的條件下,張志勇的舅舅將一生奉獻給了當地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祖國需要的棟梁。舅舅一直是張志勇心中學習的榜樣,“人,要像一顆種子,黨的教育事業把種子播到哪兒,你就應該在哪兒扎根、開花、結果。”舅舅的來信,給張志勇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經過深思熟慮,張志勇作出了留校當老師的選擇。
在那個年代,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并不高,周圍人也并不理解張志勇的選擇。無形的壓力讓他一度陷入困惑之中。在徘徊之際,張志勇又收到了父親的家書。同為教師的父親在信中懇切地寫道:“將風光交給他人,把沉淀留給自己,當好教師可積累一生最有價值的寶貴財富”。信中,父親還告誡他,“當老師第一要耐得住寂寞,第二要耐得住清貧。你選擇在大學教體育會大有用武之地。”父親的這封信給他吃下了定心丸。從此,張志勇沉下心、俯下身,扎根教育一線,這一干就是40年。
40年來,張志勇辛勤耕耘,把學生視為“事業的發展和生命的延續”,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上百人。在當選為全國校園足球感動人物時,張志勇曾說,“學校生長60載,講壇耕耘40年,一心只為少年強”。
這些年,張志勇先后榮獲“省級教學名師”“全國教育碩士優秀教師”等稱號。2019年,經層層選拔、逐級評選,他被評為年度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
成為真正的“學校體育人”
留校之初,年輕的張志勇意氣勃發,希望在新的工作崗位有所作為。然而,他很快發現自己面臨著一個尷尬的處境:一方面,本科畢業的他要想教好本科生,缺少足夠的知識儲備和教授技能;另一方面,學校體育教育的理論、理念和實踐已落后于時代發展。躊躇滿志的他迎頭“撞進”了改革、重建和發展中的諸多迷茫。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崗位要求,成為體育教育方面的行家里手,是擺在張志勇面前的一道難題。
“改變這種困境必須練好內功。”張志勇開始當起了“老師”與“學生”的雙重角色,過起了“三頭跑”的日子。他背起書包、走進教室,到其他院系旁聽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系統學習有關體育和教育的理論知識,進行“知識充電”。同時,在為本校學生授課中完成“知識放電”。此外,他還兼職了山東師大附屬中學的體育老師,義務承擔體育實踐課,以便深入了解和研究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育的現實問題。
就這樣,張志勇把工作和學習時間放大了三倍,自己的睡眠時間卻被壓縮到每天只有4到5個小時。由于長期超負荷地學習、工作,他曾在講臺上暈倒。回顧當時的狀態,張志勇形容,“就像是在兩張白紙上畫畫。”一邊要學習、研究體育理論,在自己的這張“白紙”上“臨摹”,一邊要將自己的所學所得傳授給學生,為學生這張“白紙”“素描著色”。
1984年,原國家教委和國家體委聯合委托上海體育學院開設了中國首屆學校體育學教師進修班,這一進修班也被體育界稱為“學校體育的黃埔軍校”。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我國學校體育學的真正開端,標志著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理論與實踐改革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作為我國學校體育的“黃埔一期”,這次進修也成了張志勇職業生涯的新起點。“在學習中,我們如饑似渴吸納著中外體育教育理論與知識。”張志勇感慨,通過這次進修,他獲得了系統性的學習和訓練,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學校體育人”,為后來實施他的體育“少年強”夢想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中,他堅持“黃埔精神”,勇于改革創新,創造性地提出了學生培養要從知能養成到生涯對接的培養路徑模型,構建了“雁陣式”專業群生態發展模式,培育了3個國家一流專業的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建設了全國領先的高質量體育與健康人才培養高地。他多次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及本科和研究生優秀教學獎,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帶頭人、國家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及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負責人。
張志勇率先倡導“積極健康觀”,提出“建設體育促進的積極健康社會生態系統”的構想,在教改實踐中突出體育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新時代意義。作為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山東省大、中、小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他指導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為全國多省、市“國培計劃”主講,傳播體育教育新理念。受山東省體育局委托,他還創立了山東省體育政策研究院。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張志勇主編的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健康運動學》以積極健康理念創新構建了體育與健康促進的理論與方法體系,為人們的健康生活追求和健康社會建設提供了體育方案。他主編的《體育教學論》教材在全國廣泛使用。
校園足球科研團隊的“黃大年”
一直以來,足球是我國體育迷心中的一個“痛”。
2015年3月,國家出臺《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同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委下發《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校園足球作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就中國足球夢想的國家戰略全面展開。
張志勇意識到,國家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戰略正是實現強國夢和鑄造“少年強”的時代戰車。2016年,張志勇受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和山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導小組辦公室委托,依托山東體育學院創立了山東省校園足球發展研究中心。
從那時起,張志勇帶領團隊大膽探索和創新,主持制定了《山東省校園足球整體發展規劃》《山東省校園足球訓練營建設指南》等文件,實施了山東校園足球“521工程”,與英國、丹麥、意大利等多個國際組織開展有效的合作,打造了《山東省“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聯賽》等系統賽事制度,實施“體教融合”,把校園足球競賽打造為既促進精英提升又兼顧普及教育的動力系統,以長效機制推行山東省校園足球師資的專業提升,“山東模式”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
“我們構建起了等級資格、校園資質、專業能力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一支懂足球、善教育、強管理的校園足球師資團隊正在加速成長。”張志勇說。
“讓全省1200萬孩子在足球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也讓團結協作、拼搏創新、追求卓越的足球精神植根在孩子們心中。”2019年,張志勇被評為全國“校園足球感動人物”。作為唯一一個以高校教師入選的獲獎者,他認為這是對自己體育教育工作的最好肯定。
校園足球工作,涉及科研、教學、師資建設等方方面面,張志勇意識到,僅憑個人力量遠遠不夠,“體育的‘少年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人才引領和團隊協作,同心協力實現目標。”他廣發“英雄帖”,從各領域引進高端人才。
截至目前,張志勇團隊已有成員2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60%,博士占80%,“80后”“90后”占一半以上。2021年,該團隊榮獲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馬玉華是團隊骨干成員,在她的字典里,幾乎沒有寒暑假和雙休日。在患病住院期間,她仍然心系團隊,堅持工作。2021年,馬玉華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和“山東省教育系統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
“強將手下無弱兵,有黃大年式的張志勇在前面沖,我們沒有理由不跑。”馬玉華深有體會。在張志勇的團隊里,所有成員都是校園足球的“志愿者”,是為校園足球貢獻出自己業余時間的“奉獻者”。
星光不負趕路人。經過五年奮戰,團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張志勇的帶領下,團隊有效探索了新時代“少年強”的新路徑,為政府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專業服務。同時,團隊通過組織建設,國家一流專業點建設和一流課程建設,將自身打造成了一個高水平的卓越集體。
四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俯首為孺子,全心強少年。
那些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的少年,那些在綠茵場上奔跑的孩子臉上健康燦爛的笑容,就像張志勇體育教育事業的勛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