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1-30 10:30:01
原標題:沒有“鼓子”聲 哪能算過年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沒有“鼓子”聲 哪能算過年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實習記者 劉 霄
悶罐肉、芝麻糖酥……山東濱州市陽信縣人對這些年俗美食再熟悉不過。除了美食,陽信縣春節期間的一項文化活動——撐花傘扭秧歌也不容錯過。春節期間,陽信縣新安村廣場每天下午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今年從大年初一開始持續至正月十五的扭秧歌活動如期開展,如火如荼。
據記載,陽信鼓子秧歌是山東代表性民間舞蹈鼓子秧歌的一個重要流派,主要流傳在陽信縣洋湖鄉、溫店鄉、流坡塢、勞店鄉等地。洋湖鼓子秧歌隊主要由固定的傘、鼓、棒、花組成,一般由70多人組成一個演出隊。“傘”分為“丑傘”和“花傘”,二者在秧歌隊中數量相等。“丑傘”表演者左肩扛著傘,右手拿著牛板鼓,牛板鼓下面系著銅錢,是整個隊伍的總指揮。“花傘”表演者左手舉著傘,右手拿著鈴鐺,鈴鐺下面系著綢子。“鼓”表演者左手拿鼓子,右手拿木棒。“棒”表演者拿著兩個木棒。“花”表演者手里拿綢子和手絹,動作簡單,主要表現女性柔韌之美。丑角扮演的人物形象有很多種,如孫悟空、豬八戒、算卦先生、媒婆、懶漢等。據了解,鼓子秧歌與古代軍事息息相關。“傘”代表古代帝王貴族出巡時用的“華蓋”,“鼓”是盾牌,“鼓槌”是短刀或矛,“棒”是鞭,一支鼓子秧歌隊由此演變而來。一個村的秧歌隊都是由本村年齡大威望高的老人帶領到各村演出,秧歌隊進村,鑼鼓鞭炮響起,融洽、和諧、歡騰、熱鬧的節日氣氛便被烘托出來。
春節期間,新安村廣場,只見伴著鼓聲,身著盛裝的秧歌人盡情舞動。演出期間,洋湖鄉67歲的老藝人李翠珍專程趕來。她表示,自己年輕時就在村里跳鼓子秧歌,現在搬到縣城居住,就很少跳秧歌了,不過聽到熟悉的鼓聲,都忍不住想跳一跳、扭一扭。“春節不扭秧歌,年味兒就沒了。現在秧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很多年輕人都加入進來了,好得很!”李翠珍說。
這只是全國年味的一個縮影。今年以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為核心的文藝活動在全國遍地開花,年味兒因文化內涵而更加厚重。留住民俗,年味兒才不會越來越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