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3-02-14 08:59:02
原標題:密切聯系日常生活,反思與建構并重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密切聯系日常生活,反思與建構并重
來源:中國婦女報
編者按
佟新教授為“社會性別研究導論”課程撰寫的教材已迎來第三版——《性別社會學》。作為國內性別社會學20年發展的組成部分,該教材不但介紹了國內外眾多人士和機構在推進性別平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且顯現出教師們從性別角度矢志不渝推進美好社會的不懈努力。作者閱讀后,感慨于女性境遇的確如恩格斯所言是社會文明的反映,希望性別教材能夠不斷更新,引領一代代學子深切感受性別研究帶來的智慧、善良與勇敢。
■ 王向賢
“性別(gender)”作為分析范疇與解構建構視角,于1995年隨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于北京召開而進入中國后,性別社會學的研究與教學開始蓬勃發展。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佟新教授的性別研究隨之開展,并于1999年開始為本科生開設“社會性別研究導論”課程。20余年后,佟新教授為該課程撰寫的教材已迎來第三版——《性別社會學》。閱讀此書,令筆者既感慨又欣慰,感慨的是女性境遇的確如恩格斯所言是社會文明的反映,欣慰的是國內性別社會學的研究和教學都已取得了長足發展。作為國內性別社會學20年發展的組成部分和一項成果,該教材不但向讀者介紹了國內外眾多人士和機構在推進性別平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且顯現出佟新等教師從婦女和性別角度矢志不渝推進美好社會的不懈努力。
吸收國外優秀成果
如果以20世紀60年代末期為婦女研究正式進入學術殿堂的發端,性別研究在國外的開展時間其實也不過半個世紀,但由于性別其實是人類社會伊始即已具有且將持續存在的建構維度,而且性別研究作為后發展學術領域,具有借鑒百家之優勢,使得性別研究的進展非常迅速,現已成為學術研究中極具生產力和創造力的領域之一。正因為如此,國外性別研究現已形成了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存在主義女性主義、激進女性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精神分析女性主義、黑人女性主義、第三世界女性主義和生態女性主義等眾多流派,開創的勞動性別分工、生育、社會再生產、照料經濟和情感勞動等新議題新概念更是層出不窮。
因此,作為本科生的性別研究入門教科書,《性別社會學》面對的一項巨大挑戰就是如何盡量全面且各有側重地引進國外優秀成果,不但要搭建可反映個體、群體與組織、文化與政策的社會生態結構,而且要適應初學者的水平與興趣。為此,佟新教授將全書十四章內容精心編排為基礎知識、文化建構、人之生產、經濟與發展等四個部分,以幫助初學者形成用于理解社會何以組成和如何建構的性別矩陣,并且可以看出本書在多個章節開頭所引用的故事或案例、在章節內部所舉事例和在末尾所提出的思考題目,均盡量貼近學生生活。
由于優秀的性別研究成果歸根結底是要推動人類社會的改善,因此作者還特別注意介紹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和民間組織所推進的性別平等政策與社會行動。如國際勞工組織于2019年通過的《關于消除勞動世界中的暴力和騷擾的公約》,瑞典等政府為推進男性參與育兒而創立的父育假等。如果說對于國外優秀研究成果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性別不平等應該消除的認知和理念,那么作者對于這些政策與行動的介紹,更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想象,并感受到人類能夠消減消除性別不平等的智慧和力量。
立足于本土的研究與教學
性別研究雖源于歐美且優秀成果不斷涌現,但中國作為既與世界分享共通經驗同時也具有獨特經驗的大國,顯然需要本土研究,而且中國的性別社會學研究雖然只有20余年的短暫歷史,但已積累了不少優秀之作。另外,對于生于茲長于茲的莘莘學子而言,了解、理解和反思已經發生于中國大地的性別建構,顯然對他們在現在和未來能夠更具主體意識地參與社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由此,立足于本土的研究與教學成為該教材的突出貢獻。一方面,作者在全書的十四章中,幾乎每章都設立專門討論中國情況的小節,從而促使學生了解以下豐富面向:中國婦女運動的實踐與理論、中國人的性別觀念及其演變、中國社會變遷中的性別文化研究、中國的性社會學、中國的婚姻制度與變革、中國家庭的親職模式研究、中國勞動性別分工的歷史變遷、中國社會兩性人才成長規律研究、中國社會發展中的性別問題等。另一方面,作者在討論上述國情時,大量吸收本土研究成果,也促使未來可能從事相關研究與工作的學生兼收中外理論成果。如,在《中國的婚姻制度與變革》一節中,作者介紹了十幾位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包括:叢小平和周蕾關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邊區婚姻家庭研究、金一虹關于江南農村父權式微的研究、徐安琪關于擇偶標準的變遷研究。
佟新教授在撰寫教材時,對國內本土研究成果進行了廣泛閱讀和大量引用,而國內研究者們的性別社會學考察已延伸至更為豐富的議題和不同的時段。其中,中國性別社會學的最重要議題——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其伴隨黨史四個時期的開端、發展直至當今情況,均可見于該教材。具體而言,從1919年的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進入中國之后,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發展,到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特征,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新挑戰,直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動向。該教材對于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中國化的展現,促使一代代學子更加深入明確地了解和理解性別平等的主流思想和歷史進程。
以性別研究的薪火相傳促進美好生活的建設
此外,佟新教授作為開展性別教學的資深教師、作為注重培養青年學以致用能力的性別研究者、作為對學生福祉有著深切關注的傳薪者,不斷調整優化教材的切入角度、章節編排和具體行文,從而使得該教材還具有以下優點:密切聯系日常生活,反思與建構并重。前者是性別意識的創生源頭和性別理論的生產途徑,后者是性別理論促建美好生活的兩大環節。
該教材已經歷了2005、2011和2022年的三次修訂,各個版本均獲“21世紀社會學規劃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的稱號,近20年的暢銷不衰,均表明該教材受到廣泛認可。撰寫性別課程的教材不易,撰寫及時且廣泛吸收國內外優秀成果的性別教材更為不易,衷心希望佟新教授的教材能夠不斷更新,引領一代代學子深切感受性別研究帶來的智慧、善良與勇敢。
(作者為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