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3-03-31 09:08:03
原標題:選好用好帶頭人 織密村級“一張網”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選好用好帶頭人 織密村級“一張網”
來源:農民日報
嘉祥縣紙坊鎮朱街村“新農人”朱本輝在溫室大棚內查看實驗種植的西瓜。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王曉乾 攝
“我每天就是在外面跑,很少有時間在辦公室坐著,辦公室里安排了其他同事值班。別人和我打電話時,都說我說話快。因為我心里總想著接下來還有事要趕緊做,要為村民做好服務。”山東省嘉祥縣紙坊鎮組織委員王迎迎身形偏瘦,說話語速很快。
辦法是干出來的,實踐出真知。與嘉祥縣的基層工作人員和村干部交談時,記者發現他們中有不少人語速都偏快。事情一個接一個,他們總有工作要做。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正是他們的忙碌,讓基層運轉有條不紊。
在各項治理要素中,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至關重要。嘉祥縣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運用網格化模式,選好用好鄉村治理帶頭人,發揮村干部、“新農人”、“嘹亮人”等的示范帶動作用,構建“誰來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閉環工作體系,精細科學地推動鄉村有效治理。
村干部帶頭發展村集體經濟
嘉祥縣注重發揮村干部這一關鍵群體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鼓勵村干部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村干部們熟知村里基本情況和這幾年的村集體經濟收入情況,他們不用回想、不用查資料,就能把這些數據娓娓道來。
“2022年我們村集體收入55萬元,2023年頭倆月,村集體已有30萬元收入了,爭取今年能達到100萬元。”嘉祥縣黃垓鎮黃垓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凌渠笑著說。黃凌渠皮膚黝黑,個子很高,體形很瘦。他今年39歲,卻已經當了12年村干部,在村里很有威望,也是嘉祥縣第17屆和第18屆縣人大代表。
黃垓北村是冉子故里,冉子善理財,黃垓人發揚創業精神,推進鄉村經濟建設。該村緊鄰319省道,距離高速公路出入口近。2019年,該村借助冉子祠、冉子祠門前的兩株唐柏以及地理優勢,建設冉子文化廣場,為集體創收200萬元,分四年撥付到位,每年撥付50萬元。
要正人先正己,村干部做好表率,村民才能信服。黃凌渠認為保持一顆公心最重要,在村里辦事要堅持實事求是、公平公正。他在工作中不偏袒任何一個人,2011年上任之初,帶領村“兩委”拆除了自己二哥侵占村集體宅基地蓋的房屋,宅基地收歸村集體所有。
黃凌渠是嘉祥縣新生代村干部的縮影,他嚴于律己、為人親和,但執行力強,落實一點兒也不含糊。萬張街道向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慶偉則經驗豐富,處事靈活果斷。
向陽村由接骨張村與肖劉屯村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說起鄉村治理,張慶偉很有激情,說話很自信。對村里近幾年的發展,他感到很驕傲。張慶偉說:“首先要保證穩定,然后再談發展,是黨建引領下的網格治理模式保證了村里的安定和諧。”
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張慶偉總是有新點子。2013年,張慶偉積極發展村莊“邊角經濟”,利用房前屋后、溝渠兩側的空地,種植了3萬多株辣椒,年銷售收入5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的轉變;2021年,在村委會屋頂安裝了光伏發電板,一年能給村集體帶來1.5萬元收入。同時,苗木基地租著村里的地,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8萬元。2022年,向陽村村集體收入20多萬元。
走進向陽村時,能看到馬路兩邊挖了很多坑。“現在村集體有錢了,綠化也能做得更好了。北方天旱,以前路兩邊的樹葉子發黃,我們把落葉較多的綠化樹換成更好打理的苗木。換下來的樹再放到市場上銷售,收益都是村集體的,一舉兩得。”張慶偉介紹,已經找好了樹的買家,買家是搞綠化的,不愁賣不出去。村里老年人多,張慶偉正在積極謀劃對接,下一步想在村里引進幾家小型加工廠,讓村里五六十歲的村民在家里或者工廠干點活提高收入。
“新農人”提供技術保障
鄉村的治理和發展要因地制宜。紙坊鎮朱街村臨近釣魚山,山腳的地通風差,影響小麥授粉,種糧收成較差。近年來,朱街村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分批建設高標準溫室大棚80余座,種植茄子、黃瓜、西紅柿、辣椒等周期短、成本低、易管理的蔬菜品種。該村重點培育“新農人”擔任網格員,為蔬菜生產提供技術指導。
網格員向農戶精準傳授種植技術,助力農戶增收致富。有些農戶看到蔬菜葉子上出現黃點,可能不知道是什么病蟲害,網格員及時發現,能解決的盡快控制、解決,不能解決的,網格員再向縣農業農村局的專家請教。平時,網格員在各大棚觀察蔬菜長勢,和農戶們面對面、一對一交流種植技術,對提升農戶的種植技術起到了很大作用。
“新農人”朱瑞超畢業于濰坊學院,他父親以前是朱街村黨支部書記和合作社理事長,受父親影響,朱瑞超對農業有情懷,他覺得是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選擇了農業。他說:“作為網格員就要勤跑腿,多觀察、多問、多學,我們和種植戶是互相學習,目的就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作為“新農人”,朱本輝敢于創新。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基本成熟后,為進一步擴大經濟效益,他們開始嘗試種植新品種。經過市場調研,“新農人”們選擇實驗種植特色西瓜。因種植成本高,其他人不敢嘗試,朱本輝用一個大棚承擔了實驗任務,目前已經結出了乒乓球大小的小西瓜。朱本輝因種植技術好,表現積極,有帶動作用被選為基地的網格員,經過考察,現在已經發展為正式黨員。
“新農人”們有學識、有技術、有情懷。大棚里面安裝了溫度傳感器,朱瑞超和朱本輝向記者演示如何通過手機控制溫度、設置溫度報警提示,以及如何進行電動卷簾。朱瑞超介紹,現階段要特別注意黃瓜是否出現旺長,生長太快的話要控旺,抑制生理生長,促進生殖生長,這樣才能多結果實。大棚里的溫度和濕度是最關鍵的,黃瓜喜高溫,早晨要晚一點放風,不能太早降溫……談到種植技術,他們倆就停不下來。
朱瑞超說:“平時黃瓜是2元一斤,春節前后能賣到每斤五六塊錢,心里想著一箱就是200元,大家搬運黃瓜都有勁兒,一天能賣出幾千斤。”“新農人”網格員們控制不了市場行情,但是能憑借種植技術確保蔬菜品質和產量,只有品質和產量有了保障,他們心里才痛快。
“嘹亮人”助力構建和諧鄉村
嘉祥縣各村培育、選拔黨員和熱心群眾擔任村里的網格員,堅持網格化與積分制聯動,依托“黨建+文明銀行”,分類設置黨員紅色積分、群眾文明指數,引導黨員、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治理,有效推進鄉村共治,構建和諧鄉村。
網格治理促進了民意溝通,以黨員為代表的網格員成為民意收集員。紙坊鎮代店村黨支部書記王允峰說:“有些事村民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向村干部提,比如為什么扣村民的群眾文明積分,村民會找網格員反映。現在,村民已經形成有事找網格員的習慣。網格員不能解決的,會反映給村干部,村干部不能解決的,會向鎮上反映。”
萬張街道向陽村的村民把村里的網格員稱作“嘹亮人”,村民在路上遇見網格員打招呼時,經常會說:“他很嘹亮。”也就是說這個網格員辦事能做到群眾心坎兒里。69歲的村民張德立說:“有困難時,村里的網格員就幫忙協調解決了。家里除了留了一畝小塊地自用外,其他地都流轉給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村里每年給我每畝地分紅1300元左右。”
網格模式使鄉村治理更加高效,促進鄉村和諧發展。向陽村是魯南高鐵建設涉及的重點村莊,2019年該村按照網格包保模式,每個網格員負責約30戶農戶,集中問題分類解決,村里解決不了的反映到縣里,還是無法解決的,多次上門做村民工作,解釋清楚原因。向陽村成為全縣第一個完成拆遷工作的村,拆遷工作也讓村民間的關系更緊密、更融洽。
嘉祥縣各村為解決鄉村治理中主體不明、措施不細、參與度低等問題,織密村級治理“一張網”,選好用好村干部、“新農人”、“嘹亮人”等,凝聚干群合力,精細科學推動鄉村有效治理,用治理“一張網”兜起了鄉村大小事,更兜起了農民的幸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