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3-04-13 09:01:04
原標題:黃沙漫天為哪般?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黃沙漫天為哪般?
來源:人民政協報
據科研人員統計,近10年來,蒙古國內戈壁地帶一年中發生的沙塵暴次數,比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4倍。今年春季(4~5月)蒙古國南部至內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氣旋階段性南下影響,利于形成沙塵天氣過程。
“沙塵又又又來了”“春季請到北京來吃土”……11日,又一次沙塵暴天氣襲擊北京,網友紛紛曬圖并在朋友圈調侃。不僅僅是北京,4月9日以來,我國15省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沙塵天氣過程,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地甚至達到沙塵暴級別,這也是我國今年以來出現的第8次沙塵天氣過程。
沙塵天氣為何產生?今年沙塵天氣如此頻繁的原因是什么?記者為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沙塵天氣影響近400萬平方公里
“滿屋子都是土味。”“這段時間吃的土,比‘雙11’還要多”……本周,“沙塵”再次成為熱點詞匯。
監測顯示,受蒙古氣旋及后部冷空氣影響,4月9日以來,新疆南部及東部、內蒙古中部和西部、甘肅中西部、寧夏、陜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北部、河南北部、吉林中部、遼寧中北部等地先后出現沙塵天氣,其中內蒙古呼和浩特、巴彥淖爾、阿拉善和山西大同、北京等地出現沙塵暴,內蒙古錫林郭勒、包頭、烏蘭察布和河北張家口等局地出現強沙塵暴。此次沙塵天氣過程,北方多地PM10峰值濃度超過2000微克/立方米。
“這次沙塵天氣是我國今年以來發生的第8次大范圍沙塵過程,從3月開始算起,這是第5次。”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桂海林告訴記者。
但這次的沙塵暴天氣并非今年以來最嚴重一次。
“以中央氣象臺的標準來定義,3月19日到23日的沙塵過程達到了強沙塵暴的級別,目前這次過程只是達到沙塵暴的級別。”桂海林表示。
這次沙塵影響的國土面積有多大?
截至4月11日早上7點,已經影響了山東北部和河南北部,目前產生影響的國土面積大概在360多萬平方公里。
桂海林還提到,在冷空氣繼續南下的影響下,沙塵對湖北、安徽、江蘇等地也會繼續產生影響,甚至江南的部分地區。總體來說,預計影響范圍可能在390萬到400萬平方公里。
“當北方天氣系統很強的時候,剛好沙塵的爆發位置又在主要的發源地,這種情況下沙塵的強度會比較大。同時,在高空偏北氣流的輸送作用下,往往能達到遠距離輸送,實際上不僅僅是到了南方,從監測數據來看,比較強大沙塵甚至可以圍繞地球一圈。”桂海林說。
“這是沙塵遠距離輸送現象,北方沙塵天氣影響到了部分南方,也是正常現象。此前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上,也檢測到了來自亞洲地區的一些沙塵。”桂海林說。
“從目前的資料來研判的話,預計4月13日夜間到14日的沙塵,可能對北京有一些影響,但強度相對較弱。”桂海林說。
每年3月至5月是沙塵天氣的高發季節
春季為何容易出現沙塵天氣?
桂海林表示,每年3月至5月是我國沙塵天氣的高發季節,近期出現沙塵天氣屬于正常現象。
“沙塵天氣的成因主要在于動力因素與下墊面因素。動力方面,春季天氣漸暖,冷暖空氣活動頻繁且對峙劇烈,造成北方多大風天氣,有利于沙塵的起沙及向下游地區輸送。下墊面方面,春季升溫后,地表解凍,地表疏松的浮土容易被大風卷揚到空中。此次沙塵天氣過程起源于蒙古國與我國內蒙古中西部,蒙古國南部的沙塵在途經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時,沿途沙塵得到補充,強度逐漸會進一步增強。”桂海林說。
此前,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北京而言,有兩股沙塵傳輸路徑,一股是我國西部,另一股是蒙古國的中南部。其中,從西部方向來的氣流傳輸到北京,基本上是以浮塵為主,不會出現沙塵暴;蒙古國的中南部沙塵影響最大,因為傳輸路徑比較短,氣流比較強,就造成了較重的污染。
據科研人員統計,近10年來,蒙古國內戈壁地帶一年中發生的沙塵暴次數,比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4倍。今年春季(4~5月)蒙古國南部至內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氣旋階段性南下影響,利于形成沙塵天氣過程。預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過程次數較近10年同期偏多。
我國并未進入沙塵新的活躍周期
未來沙塵天氣是否會成為常態?
桂海林表示,截至目前,今年沙塵天氣整體比常年同期偏多,這主要是頻繁的蒙古氣旋活動的影響。在蒙古氣旋及其后部冷空氣共同作用下,會產生大范圍的強風,強風將沙塵從沙源地卷揚到空中,并一路向下游地區輸送。其次,1月至3月北方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因此綜合這些因素來看,今年氣象條件有利于沙塵天氣出現。
桂海林同時表示,“沙塵天氣是否進入活躍期要從更大的時間尺度去看。自2000年以來,影響我國的大范圍沙塵天氣總體呈現減少的趨勢。但是,沙塵頻次的多寡除了與中高緯度大氣環流有直接聯系,還與地表植被、土壤水分、積雪覆蓋等因素均有密切關系,因此每年沙塵的活動還會呈現出一定的年際變化特征。”
“總體來說,我國沙塵并未進入新的活躍周期。”桂海林說。
有效治理沙塵仍需加強國際合作
面對沙塵天氣的頻繁造訪,不少網友質疑我國生態防護林是否發生了作用?
“發生了跨國際的沙塵現象,并不能否認我國生態防護林的作用。”桂海林說。
近年來,我國在生態治理方面,“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冀防沙工程等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監測數據顯示,40多年來,三北工程的“綠色長城”,保護和恢復嚴重沙化、鹽堿化的草原及牧場1000多萬公頃,工程區年均沙塵暴日數從6.8天下降到2.4天。
但桂海林表示,沙塵暴的現象是跨國界的,“并不是只有我國有沙源地,包括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蒙古國南部的戈壁沙漠,也大范圍分布著沙源地。”
有不少專家此前就表示,沙塵天氣是一種自然現象,不能消除。
“我們也應認識到,沙塵天氣除了給我們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也對全球生態系統有一些有利之處。”桂海林說。
研究顯示,沙塵會運送一些有利物質,如沙塵帶來的鐵元素會促進海洋的初級生產,消耗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產生“中和酸雨效應”“鐵肥效應”等。
桂海林表示,要有效治理沙塵,除了我國在生態治理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以外,還必須和周邊一些國家進行國際合作。
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盧琦撰文表示,沙塵暴預防、沙源地治理需要加強全球治理、全域治理、全過程治理。
“境外沙塵隨時有可能進入我國,相關工作需要全球努力。”盧琦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