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3-05-23 15:46:05
原標題:社科普及|深入“黃河灘區第一線” 落地“黃河入魯第一站”山東省暨菏澤市第二十屆社會科學普及周開幕
來源:山東省社科聯
5月22日,雨后初霽。在菏澤市東明縣菜園集鎮黃河灘區1號村臺鯤鵬新村,山東省暨菏澤市第二十屆社會科學普及周拉開序幕,同時舉行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性宣講普及活動。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為民,菏澤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生宏,菏澤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孔祥巖,菏澤市副市長張鵬,菏澤市政協副主席肖云,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和機關工作人員,社科普及志愿者和各界群眾等3000余人參加活動。
啟動儀式:聚焦主題“赴一線”——變“簡”更變“活”
本屆社科普及周以“學習貫徹二十大奮發有為開新局”為總主題,按照“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堅持省市縣鄉聯動,堅持到基層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啟動儀式選在“黃河入魯第一站”的東明縣,選在“黃河灘區第一線”菜園集鎮一號村臺鯤鵬新村舉行,山東省社科聯、中共菏澤市委宣傳部、菏澤市社科聯主辦,東明縣委、縣政府承辦。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為民宣布開幕。
開幕式上,與會領導向群眾代表贈送了社科普及圖書,參觀了“學習貫徹二十大,奮發有為開新局”主題圖片展,觀看了黃河灘區農耕文化科普展、黃河灘區非遺文化展演,現場實景觀摩“黃河大集”,實地調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深入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東明縣菜園集鎮楊一星說,作為基層宣傳工作者,要把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當成頭等大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動,以“真心”聚“民心”,以“鄉音”傳“黨音”,把“黨的聲音”送進社區、村民家里,積極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為及時傳播社會科學普及周開幕情況,開幕式通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大眾日報菏澤站等平臺進行現場直播,一鍵直達千家萬戶。開幕式現場氣氛熱烈,線上互動人氣火爆,“這十年,我們村真是大變樣,各種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鄉村振興讓老家富起來了,每年回來都變化很大。”近一個小時的直播,不斷有群眾觀看、點贊、留言,據不完全統計,整場直播吸引了近610萬人次觀看。
群眾展演:亮點頻現“接地氣”——走“新”更走“心”
東明縣地處黃淮平原,區位優越,史有“三省通衢”之稱,相傳秦時,嬴政東游至戶牖,“霾霧四塞,不能進”,故名其地為東昏,始建國元年(9年),改為東明,幾經變遷,沿用至今。東明縣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現有大平調、莊子傳說、佛漢拳、羊抵頭舞等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現場展現了民間技藝魯西南鼓吹樂、傳統武術演出等豐富多彩的節目。
在開幕式現場舉行了群眾性宣講普及活動,用群眾視角、身邊故事、百姓語言,宣傳普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山東省演講學會劉曉佩講述了“大宋小氣鬼”范仲淹面對財富做出的選擇,歌頌他“心懷天下”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與高貴,以及樂善好施、自奉儉約、心懷百姓的高風義行。東明縣百姓宣講團李璐帶來了“黃河灘區遷建”的故事,深情講述了黃河灘區遷建帶來的美好新生活。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相傳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期,歷經演繹和蛻變,形成了南北兩種風格各異、技藝精湛的多彩局面。北獅重寫實,在長江以北較為流行;南獅重寫意,主要流行華南,南洋及海外。而東明縣舞獅則將二者融合,主要是用南獅的“獅子”,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作為北獅藝術代表的東明縣舞獅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表演極具剛勁之力,且具有灑脫奔放、形神兼備、節奏鮮明等藝術風格,開幕式現場,東明縣東方武術學校傾情奉獻《舞動北獅》,將武術與現代藝術深度融合,既保留和傳承了傳統舞獅項目的精髓,又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色,獲得陣陣掌聲。
東明縣沙窩鎮楊橋邢家班的鼓吹樂《百鳥朝鳳》,曾代表菏澤市參加“CCTV央視魅力中國城”節目比賽并取得好成績。本屆社科普及周開幕式上,邢家班以鼓吹樂《百鳥朝鳳》為現場觀眾奉獻了精彩絕倫的鼓吹樂藝術“大餐”,精湛演奏吸引了正在開幕式現場旁邊舉辦的“黃河大集”的趕集群眾,讓觀眾深深沉浸在一片喜慶歡快的氛圍中,讓更多的群眾親身體驗鼓吹樂藝術的多姿多彩,架起了一座連接藝術與生活的橋梁,也為群眾搭建了方便參與、易于欣賞的演出平臺,讓魯西南鼓吹樂文化有了更深的群眾基礎。
本屆社科普及周開幕式現場,組織開展了社科專家走基層、人文社科講座、主題展覽展示、百姓宣講、文藝演出、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志愿服務等一批有特色、有內容、有看頭的社科普及主題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形式,把“書面語”變成“群眾話”,把“黨的理論”變成“家常方言”,把“理論觀點”變成“樸實道理”,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千家萬戶”。
科普盛宴:百項活動“送上門”——有“趣”更有“料”
“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周”是我省開展的群眾性社會科學普及活動知名大平臺,是引導社會輿論、引領時代思潮、提升公眾素養的重要文化品牌。自2004年開始,為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公眾人文科學素養,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舉辦“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每年確立一個總主題,省、市、縣(區)聯動、錯時展開。截至去年,已成功舉辦了19屆。
本屆科普周活動形式多樣,除了講授式之外,還進行案例式、情景式、辯論式新實踐,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生態文明、文明創建、文化傳承等與群眾密切關聯的“大專題”轉化為理論“小切口”。菏澤市邀請百姓名嘴、社區書記、離退休同志等理論主播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配以生動鮮活的案例,為群眾送上社科普及“套餐”。
東明縣社科聯安東森說,東明縣還針對老年人、青少年、農民等不同人群的需求,精心定制服務內容,為群眾送上優質暖心的科普志愿服務,探索“家門口科普會”“科普客堂間”“農家科普屋”等服務方式,把科普志愿服務進農村活動常態化,將“書院”辦在群眾家門口,把“課堂”擺在社區里,居民群眾學什么、怎么學,都可以自己下單“點菜”。
菏澤市社科聯主席王志華介紹,今年科普周活動期間,市社科聯和各區縣社科聯將組織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展、社科專家走基層宣講、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五為”志愿服務等近100項活動,主要集中在5月組織實施,并貫穿全年持續推進,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內容供給,創新科普方式,常態化深入社區、樓宇和商圈,送科普、送文化、送健康,打通科普服務“最后一公里”,為提升公眾人文社科素養、提升菏澤文化軟實力貢獻社科力量。
近年來,菏澤市立足自身特色,豐富活動載體,從資源配置、政策扶持方面做好社科活動的保障服務,打造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科知識普及活動,建強用好社科志愿者隊伍,并依托各級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融媒體中心和學習強國等平臺,推動社科普及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讓社科理論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開幕當天,與會同志還現場觀摩調研了黃河大集、東明縣博物館、黃河民俗文化展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指示要求,充分認識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正確理解、準確把握戰略目的和重點內容。
攝影:劉 堅
供稿:何啟鋒
編校:張守勇 胡 嘯 徐文杰
[ 責編:王宏澤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