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3-05-26 09:33:05
原標題:為女性營造更友好就業環境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為女性營造更友好就業環境
來源:經濟日報
《“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提出,促進平等就業,保障婦女在就業創業、職業發展、技能培訓、勞動報酬、職業健康與安全等方面的權益,為因生育中斷就業的女性提供再就業培訓公共服務。《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也強調,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優化婦女就業結構,為女性生育后的職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本期邀請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
如何理解促進平等就業的重要意義,“半邊天”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麗賓(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兼職副部長、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婦女事業發展,推動婦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婦女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截至2021年,我國16歲及以上女性人力資源為5.6億人,女性就業人員為3.2億人,女性勞動參與率為56.8%,女性就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3.1%。女性就業人員中,接受高等教育人員比重為24.2%,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的比重分別為37.8%和15.4%,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2年。女性就業主要集中在服務行業,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為28.8%、17.1%和54.1%。從就業類型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中女性占39.8%,城鎮女性在私營單位及其他就業中的比重較高。從行業分布看,女性就業主要集中在農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金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
廣大女性通過就業創業參與經濟活動,在科技、文教、互聯網、鄉村振興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實現包容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作出重要貢獻。我國女性科技人才數量和占比呈不斷上升趨勢,行業分布更加均衡,活躍在科技創新第一線,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重大工程。
積極投身創業創新實踐。一批女性科技企業家推動高水平原創成果產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助力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批新型農業經營管理能手、女性致富帶頭人領辦創辦企業和經營實體,帶動婦女實現就業。特別是在互聯網發展大潮中涌現出一批女性創業者,成為新經濟的有力助推者。目前,女企業家占比達30%,互聯網領域創業者中女性達到55%,廣大婦女投身返鄉入鄉創業創新。
從供求兩端提振消費。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母嬰護理、養老照護、高級管家、家庭廚師、收納保潔等家政服務需求不斷擴大,目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已超過3000萬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婦女不但是服務業的主要從業者,也是家庭消費的主要決策者,例如阿里巴巴70%的買家是女性,55%的賣家是女性。
積極參與鄉村產業發展。通過就業實現增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農村婦女通過特色產業帶動、有組織勞務輸出、就地就近就業和創業帶動就業等實現脫貧,其中,農村脫貧人口中婦女約占一半。農村就業女性約1.6億人,其中非農就業比例為40%,返鄉女性從事非農勞動比例為53%,婦女活躍在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產業、農村電商等特色產業、鄉村休閑旅游業、現代農業等領域,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促進平等就業,我國制定頒布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圍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就業優先等提出主要目標、策略措施,做好頂層設計。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強調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為促進婦女就業提供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此外,國家還在不同領域制定實施了一系列促進婦女就業的政策措施。在鼓勵婦女創新方面,出臺了《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關于實施科技創新巾幗行動的意見》,為女性科技人才成長與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在鼓勵婦女創業創新方面,開展創業創新巾幗行動,建立創業導師隊伍,提供創業孵化,制定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婦女就業創業發展政策,扶持帶動千萬名婦女實現創業夢想。在促進婦女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方面,《“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出臺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等專項政策,提供政策咨詢、技能培訓、崗位信息、勞務對接等服務。在鼓勵婦女為鄉村振興發揮作用方面,不斷深化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實施高素質女農民和“鄉村振興女致富帶頭人”培養計劃,鼓勵支持婦女創辦領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手工編織等鄉村婦女特色產業,對脫貧婦女、農村低收入婦女群體開展就業幫扶,保障脫貧婦女穩定增加收入。
激發“她能量”,閃耀“她風采”。廣大婦女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以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和努力,發揮了“半邊天”的作用。億萬女性爭做偉大事業的建設者、文明風尚的倡導者、敢于追夢的奮斗者,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為數字經濟貢獻“她力量”
數字經濟降低了就業創業壁壘,發揮數字經濟“她力量”應關注哪些方向?
張冰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人口和就業研究室主任):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帶動了新的就業機會和就業模式。數字經濟更少受到體力限制和時空束縛,且具有更強的社交性,使得女性在勞動力市場的劣勢得到一定程度規避,展現出獨特優勢。2022年《數字經濟與中國婦女就業創業研究報告》測算,在數字貿易、電商、直播等領域,數字經濟已創造5700萬個女性就業機會,更多女性在數字經濟新平臺實現了收入的增長、職業的成長以及自我價值的提升。
數字經濟降低了農村地區、偏遠地區女性勞動者的就業創業壁壘。湖北孝昌縣地處大別山與江漢平原交會處,2020年才摘掉貧困縣帽子,村里的婦女一直沒有機會走出大山,但接觸直播電商后,她們開始直播售賣自家養殖場的雞蛋,不但增加了收入,還帶動了更多婦女就業。類似的例子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還有不少,數字扶貧、電商扶貧成為我國重要的扶貧方式。數字經濟除了幫助婦女看到外面的世界,還幫助她們返鄉創業。友成企業家基金會開展的“讓媽媽回家”項目,通過開展電商技能培訓,幫助貧困農村女性在家就業,同時解決了照顧兒童和老人的問題。
數字經濟幫助女性將家務勞動和就業創業有機結合。照顧孩子、洗衣做飯等家務勞動大多由女性承擔,這些女性往往被認為不創造價值,缺乏職業技能和工作經驗,不具備就業競爭力。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給了她們將這些家務勞動技能市場化的機會。一部分全職媽媽成為母嬰類、生活類的關鍵意見領袖(KOL),分享這些心得經驗,成為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例如KOL通過短視頻、直播營銷已是母嬰行業營銷的關鍵方式,有數據顯示,55%的母嬰行業廣告主認為KOL是營銷投入的重點,這一領域的KOL絕大部分是女性,不少人經歷了從職場女性到全職媽媽再到創業者的轉變。
數字經濟有利于發揮女性溝通協作等非認知技能方面的優勢。數字經濟強調信息共享和合作,大量服務具有較強的社交屬性,女性理解他人、樂于情感表達的優勢凸顯。同時,數字經濟注重用戶服務體驗,女性在這方面也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能夠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和把握市場趨勢。例如,湖南邵陽農村婦女彭鈺瑤在一個空心化、老齡化突出的鄉村把社區團購做得紅紅火火,靠的就是熱心、耐心和細心,一戶一戶幫助村里的老年人學會使用微信,使得這種新的購物方式在村里口口相傳,成功扎根。“多多買菜”社區購數據顯示,旗下女性團長占比61%,社區團購平臺團長中女性占比83.9%。《2021中國農村女性就業調研報告》顯示,螞蟻云客服招募及培訓的在線云客服72%為女性,村淘直播主播中53%為女性,小紅書這類以女性為主要用戶的平臺也創造了大量商機和就業機會。
數字經濟和新就業形態在持續助力婦女就業創業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但女性就業也面臨一些困境。一是數字經濟使女性就業更集中在靈活就業崗位,與傳統就業方式相比,靈活就業整體上還存在勞動權益保障不足、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亟需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二是在數字技能方面存在性別鴻溝,例如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及信息通信等領域存在刻板印象,導致女性在這些行業容易遭遇職業困境。三是就業求職中存在算法歧視,由于訓練數據本身包含了歧視性信息等,在簡歷篩選、面試評價和任務分配等環節可能出現算法歧視。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為推動女性高質量就業,未來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提供一套更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勞動保障制度,提升算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促進家庭勞動和社會勞動性別分工的平等,鼓勵更多女性根據自身潛能實現自我發展。
探索“媽媽崗”就業新模式
隨著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立,各地為女性職業發展創造了哪些有利條件?
茅倬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人口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我國育齡女性大多數是職業女性,存在由生育引起的職業中斷和再就業困難等問題。一項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研究表明,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和工作時間會在其生育一孩當年明顯下降,持續至孩子4歲才逐漸回升,女性脫離職場越久,重新回到職場就會越困難,用人單位雇用這些女職工時顧慮也會更多。隨著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希望兼顧工作與家庭,做好經濟獨立女性與母親的雙重角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強調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鼓勵用人單位制定有利于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關系的措施,依法協商確定有利于照顧嬰幼兒的靈活休假和彈性工作方式。2022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鼓勵實行靈活的工作方式,推動創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切實維護勞動就業合法權益。
各地積極探索“媽媽崗”就業新模式,為女性生育后再就業創造有利條件。2022年7月,廣東中山市率先印發《關于大力推行“媽媽崗”就業新模式的若干措施》,從就業扶持、稅收減免、雇傭雙方權益保護等方面推出18項措施支持推廣“媽媽崗”,將其納入就業補助資金配套范圍,分別從企業和員工兩端給予補貼,積極調動企業和員工的積極性。符合條件的企業每成功申報一個勞動合同用工“媽媽崗”,與勞動者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為其繳納社保,每月即可獲得300元/人社會保險和100元/人崗位補貼,這兩項補貼可為企業分擔近一半的“媽媽崗”五險一金繳納額。同時,企業可享受“每人每課時20元標準,每人補貼上限不超過500元”的精準培訓補貼。此外,企業還可享受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例如,吸納失業人群等重點群體的稅收優惠,三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享受每年7800元/人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享受普惠性稅費優惠政策,諸如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增值稅留抵退稅、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同時,“媽媽崗”員工每月可獲得300元/人靈活就業社保補貼。
目前,廣東佛山、江西吉安、山東濟寧等地已探索推出多種“媽媽崗”模式。一是靈活“媽媽崗”,例如企業從流水線原有工序中選取純手工操作或技術門檻較低的工序,女職工每天工作5小時至8小時,上下班時間自由掌握。二是彈性“媽媽班”,企業根據不同機臺的性能和產能,劃分不同上班時段,女職工可自主選擇。三是外發“流動崗”,對于易攜帶、純手工制作的小部件等,企業定時上門發料和收貨,更適合家庭負擔較重的女性。四是工作時間和地點雙彈性的“媽媽新業態崗”,諸如創意設計、文案策劃、直播主播和電商運營等,對專業技能有一定要求,自主性更高,工作方式更靈活,成為越來越多白領媽媽的首選。
值得一提的是,“媽媽崗”的創設超出了許多企業的預期。由于“媽媽崗”政策福利導向強化了生育女性的工作歸屬感,進而增強了對企業的忠誠度,人員也更穩定,流失率遠低于其他用工模式15%,而且工作效率和產品合格率也高于其他工人。于是,企業逐漸將更多工作崗位設置為“媽媽崗”,并把高端產品生產任務放心交給“媽媽崗”。“媽媽崗”的創設不但降低了單位產出的勞動力成本,而且增加了人力資本投資的未來收益。
作為靈活就業的創新模式,“媽媽崗”尚屬新生事物,亟待加強配套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勞動關系,穩定企業用工管理,完善勞動安全、權利保障、用工制度相關規定,切實維護生育女性合法權益。從根本上說,減少就業歧視、促進就業平等重在縮小男性和女性勞動者的雇用成本差距,完善支持男性承擔育兒責任制度措施,通過提高男性休假補貼比例、男性配額生育假等,引導鼓勵男性更多承擔子女照護責任,提升企業雇用女職工的意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