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5日訊 2月25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頭版以《奮楫趁春早 爭先正當時》為題,聚焦山東開足馬力忙生產、趕訂單、搶進度,鉚足干勁、創新爭先,為新一年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奮戰首季“開門紅”。
以下為報道全文:
海岱日新征程闊,拼搏實干勇向前。蛇年伊始,山東開足馬力忙生產、趕訂單、搶進度,鉚足干勁、創新爭先,為新一年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奮戰首季“開門紅”。
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等目標。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的征程上,全省干部群眾人心思進、斗志昂揚,干事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
項目建設快馬加鞭
渤海灣畔,寒意尚未褪去。位于煙臺市福山區的濰柴弗迪新能源動力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正月十六全面復工,現場管理和施工人員已全部返崗。3月份,部分項目將投產。”項目負責人介紹,這個總投資560億元的項目由濰柴和比亞迪攜手共建,將在當地形成“整車+動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干勁“滿格”的建設場景,同樣在位于濰坊諸城市的山東谷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態聯產項目現場展開,100多名工人正在緊鑼密鼓搶工期、趕進度。公司總經理管延春說,葡萄糖車間即將竣工,結晶車間、麥芽糊精車間土建施工已完成,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山東單廠產能最大的無水葡萄糖產品生產基地,為當地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注入新動能。
重大項目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山東將重大項目作為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的重要載體抓牢抓實,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當前,綠色是山東不少在建項目的“底色”。在菏澤市魯西新區的海辰儲能山東一體化零碳儲能產業園建設現場,工程車輛穿梭不息,工人有序施工作業。“目前,一期模組廠房、倉庫、宿舍樓基礎施工已全部完成,基礎土方工程已完成80%以上。”山東海辰儲能總經理張慶云介紹,產業園投產后將主要生產儲能電芯、儲能模組和預制艙,推動儲能電池產業鏈上下游集群式發展。
在東營市廣饒縣,總投資102億元的華泰集團年產300萬噸漿紙及生態環保綜合治理項目進入沖刺階段。廣饒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孫小華說,隨著一批重大支撐性項目落地實施,當地產業結構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加速轉變,讓經濟發展更富“含綠量”。
“山東圍繞重大戰略、‘十強’產業、基礎設施等領域,謀劃儲備優質項目,今年將繼續實施1.5萬個省市縣重點項目,推動3900多個項目投產達效,新增產值5000億元左右。”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孫愛軍說。
產業布局向新而行
重點項目緊張推進,產業體系加速向新。
記者在棗莊市采訪發現,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積極破解煤炭資源枯竭等因素帶來的重重困難,新能源產業快速崛起,老工業城市再現蓬勃活力。
位于棗莊高新區的山東吉利欣旺達動力電池有限公司,開年即搶抓訂單,生產車間內的新能源電池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滿負荷生產。
棗莊市能源局局長劉忠波告訴記者,全市鋰電新能源企業已發展到278家,構建了從鋰礦開采加工、正負極材料生產、檢測檢驗、終端應用到拆解回收的完整產業鏈。
在濟南、青島、煙臺等地,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現集群發展態勢。據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介紹,目前,山東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達到42個,集群總規模突破3.5萬億元,帶動上下游企業超過2.6萬家。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同時,山東超前布局未來產業,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記者來到位于濟南高新區的國耀量子雷達科技有限公司時,科研人員正在討論新一年的技術攻關重點。這家企業不久前研發出一款二氧化碳光量子雷達,通過發射不同波長的紅外光進行差分計算,能夠精準探測半徑3公里范圍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為碳計量提供了新技術手段。
近年來,濟南市相繼招引和孵化山東量科、九章量子等多家量子領域企業,量子信息產業產值今年力爭突破百億元。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說,山東正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海空天7大未來產業,加快培育濟南空天信息、青島人工智能、煙臺東方航天港、濰坊元宇宙等一批特色園區和產業集群。下一步,將不斷豐富完善未來產業財政激勵政策,支持培育建設一批未來產業聚焦、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服務專業、優勢特色突出的未來產業加速園區。
高效辦事環境做優
“每年僅用40萬元租金就拿到了160畝土地的使用權,待我們全部達產后,可根據協議隨時完成土地轉讓。”位于泰安新泰市的山東由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柔性隔水幕墻推向市場后一直供不應求。公司總經理譚德永說,一度困擾企業的擴產用地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針對由由新材料等企業面臨的共性難題,新泰市持續推進“高效開工一件事”服務,探索“先租后轉,達產轉讓”模式,通過將閑置國有土地對外出租,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新泰先后為18個項目辦理了建設審批手續,平均提前150天形成產能。
“圍墻外的政府干,圍墻內的政府幫”,山東各地持續提升營商環境,以高效服務促企業發展。2024年,山東聚力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出臺“營商環境創新提升59條”,創新應用“魯通碼”,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90%以上。2025年,山東將深化改革,抓好企業遷移登記等100個“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
近日,臨沂市河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來到山東馬克達核醫療產業集群項目現場,將環評批復送達項目負責人李文樂手中。“企業開辦從提交材料到辦理完成,僅用半天時間。業務辦理過程中,有專員跟蹤服務,幫助我們辦理各項手續,讓我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李文樂說。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今年以來,臨沂市聚焦商城國際化、園區服務、新領域新業態、企業成長經營、民生小店等重點領域,新打造個體工商戶轉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科技成果轉化、外國人來華工作、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等13個“一件事”,著力解決企業和民眾辦事慢、辦事貴、多頭找、來回跑的問題。
放眼山東,一項項改革舉措正源源不斷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效。升級“愛山東”“魯惠通”平臺,推動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建設“魯執法”平臺,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新的一年,山東將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推動修訂《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擦亮“民事無憂 企事有解 政事高效”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