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17-01-03 21:18:01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學部長、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范周
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10億。隨著人們對數字娛樂內容需求的快速增加,網絡文化產業逐漸在我國形成一種強勢產業,并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國家“十三五”規劃首次將“數字創意產業”納入其中,而作為數字創意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網絡文化產業將獲得重大政策利好。今年的網絡文化產業呈現出以下亮點。
一、“互聯網+”催生文化產業新業態
文化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VR、AR技術、虛擬增強技術、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在各個領域開花,并且與文化之間的交互和融合將更加深入,這種新趨勢、新業態、新技術和新特點在2016年尤為突出。“文化+”模式融合發展已經滲透到各個垂直領域,推動了文化、旅游、科技和創意設計融合發展,形成“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特色小鎮”等文創產業新業態,成為文化產業新增長點。
二、網絡文化產業釋放“雙創”新動能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由此,創業、創新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有潛力的領域之一就是文化產業,在“雙創”的大潮當中,無數的文化創客們迎來了春天。人才、創意是難以量化的無形資產,這也使文化企業發展受到融資難等問題的困擾,但是“互聯網+”突破了產業的界限,實現了更高端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方式,為文化“雙創”奠定了資本基礎。
三、網絡文藝蓬勃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網絡文藝工作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于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等發展,文藝乃至社會文化面臨著重大變革。以網絡文學為例,截至到2016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08億,較去年底增加1085萬,占網民總體的43.3%,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2.81億,較去年底增加2209萬,占手機網民的42.8%。不僅網絡文藝的消費者快速增加,網絡文藝作品和網絡文藝產業規模也不可同日而語。
四、網絡直播從“元年”走向“井噴年”
據統計,截至2016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當前境內各類網絡直播平臺已達200余家,一些大型網絡直播平臺注冊用戶過億、月活躍用戶超千萬,網絡直播也成為各種資本競逐的對象。但是網絡直播的監管體制仍不健全,還僅僅局限于行業自律,存在著內容質量良莠不齊,行業內部魚目混珠等不良現象。2016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機構持《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上崗。這一規定被稱為“史上最嚴直播監管令”,業內預測新規意味著直播行業或將面臨較大調整洗牌,推出后直播平臺或將面臨分化,有直播資質的視頻網站將獲得更大益處。
五、網絡文化產業對傳統媒體形成倒逼之勢
歷時15年之久的《京華時報》正式告別紙質版,全面發展新媒體業務。截止到2016年底,《京華時報》官方微博粉絲已超千萬,官方微信賬號粉絲已超30萬,自辦微信公眾號“前街一號”在2016年下半年已實現總閱讀量過億的成績。“互聯網+”的風潮正席卷各行各業,傳媒業不可避免地被裹挾其中,融合轉型成為傳媒業的關鍵詞。在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強勢沖擊下,傳統媒體的移動轉型進入深水區:官方微博、微信成為“標配”,移動新聞客戶端也呈現多點開花局面,“移動互聯網+媒體”成為傳統媒體轉型必經之路。(范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