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1-05 19:30:01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共抓大保護 齊建綠長廊——沿江省市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新華社記者
憨態可掬的野生大熊貓在四川夾金山森林間悠閑穿梭,一度塵土飛揚的西陵峽口張飛點軍故地滿眼“綠被”,船來船往的長三角港口正由“黑”變“綠”……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一年來,上中下游省市積極響應,保護與修復并舉、應急與謀遠并重,蜿蜒奔涌、生生不息的母親河長江正逐步恢復“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固有美景。
從問題出發重拳出擊鐵腕護江
武漢市江夏區金港新區嚴家村江堤上,大卡車往來穿梭,依托巨型料斗,砂石不經落地便直接裝車過磅。不遠處,灑水車正進行噴淋降塵;不落地、不揚塵,一改過去砂碼頭的“光灰”形象。這里是武漢首個砂石臨時碼頭,550米的長江岸線上,集中了附近原有的54家經營企業。
曾經,長江岸邊碼頭林立、沙堆如山、垃圾遍地。為還母親河干凈江灘,2016年上半年沿江地區狠下決心整治岸線,長江干線數百座非法碼頭被取締,一批碼頭被規范提升,天藍水凈景色重回長江江灘。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生態保護責任十分重大。”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說,他們將長江干支流沿岸作為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的重點地區,運用法律和市場手段,集中對一批污染嚴重企業和工業園區掛牌整治,確保水環境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湖北省集中開展了“查、關、治、罰、復、退”環保專項整治,關停了楚源集團等一批“明星”違規企業;重慶關閉搬遷256家重污染企業,主城區基本沒有鋼鐵廠、燃煤電廠、化工廠、燃煤鍋爐。江西九江則對近百家養殖企業采取了關停搬遷或取締吊銷動物防疫合格證等措施。
在長三角地區,密集的船舶和國際性港口造就了經濟繁榮,也帶來了較重的大氣污染。2016年4月,這里率先實施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試點,加上港口岸基供電和LNG集裝箱卡車的應用,一個個繁忙的港口正由“黑”變“綠”。上海組合港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徐國毅說,船舶燃料油含硫量高會提高硫的排放量,硫是PM2.5的主要元兇之一,試點實施以來上海空氣硫含量逐月下降。
以生態為先狠抓環境保護修復
湖北石首倒口窯心灘治理是長江經濟帶重點工程——荊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一部分。一排長方形“箱式透水促淤結構”相當惹眼,它不僅固沙,還能保護生物。長江航道局負責人說:“這是在我國第一次使用的材料,上面的鐵絲、網墊等,都是環保的新材料,被水淹沒后通過的一些小魚小蝦、微生物等,都可以在里面生長。”
荊江航道整治中,一些新理念、新工藝被大量應用,并同步進行環境修復,努力打造生態航道。工程總投資43.3億元,用在生態環保上的資金超過2億元。
作為我國最大水晶水產基地,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境內不少河流曾淪為水質渾濁的“牛奶河”。而今記者在穿城而過的河流東溪看到,沿線水質清澈,偶爾還能見到野生石斑魚的身影;一到晚上,河邊滿是跳廣場舞和散步健身的市民。
浦江縣浦陽街道工作人員邱江明說,東溪前幾年還是惡臭撲鼻,市民怨聲載道;經過三年“五水共治”,完成了生態重建,環境變優美了,群眾也滿意了。
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區,四川加快實施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工程等,2016年完成營造林1113.7萬畝,同比增長27%,增加森林面積628.5萬畝。
重慶實施了近200處水源地涵養和林業資源保護工程,有效保護天然林4400萬畝,營造林334萬畝;年投入長江、嘉陵江、烏江等天然水域增殖放流水生生物4000萬尾以上。
謀永續發展協同合作完善制度
長江經濟帶既是經濟發展帶,更是生態共同體,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協同合作。以省際協作為重點,沿江省市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重慶、四川加強跨境河流湖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建立成渝城市群等區域大氣污染預警應急及聯防聯控機制;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建立跨區域環境保護聯動協作機制和長江上游地區流域水庫水情信息共享平臺,加大流域環境監控力度。2016年12月1日,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全面建立。
同時,各省市一批重大改革項目落地實施。湖北省委副秘書長趙凌云說,湖北主動開展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積極探索生態補償制度,將空氣質量改善情況與地方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掛鉤;率先啟動碳排放權交易,成交量和成交額大幅領先,并擴大排污權交易試點。
湖南優化全面小康分類推進考核機制,對全省79個限制開發區域縣取消了人均GDP考核,并加大了生態環境等指標權重。貴州率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試點,全面實施“河長制”并延伸至鄉鎮。重慶探索建立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與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之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此外,一些啃硬骨頭的改革舉措也在穩步推進。長江干線四川段、江蘇段海事管理統一由長江海事局直接領導,航道行政執法統一由長江海事局負責;長江航道局整合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實現政事企分離。一個更加順暢、高效的長江航運行政管理體制應運而生。(記者王賢、何宗渝、楊迪、賈遠琨、屈凌燕、史衛燕、王新明、余賢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