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1-06 10:33:01
1月6日至8日,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將召開。1月4日,中國社科院第六部《反腐倡廉藍皮書》在京發布,聚焦黨風廉政建設新成效。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抉擇。這其中,反腐敗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堅持鐵腕反腐,“打虎拍蠅”,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經過4年的努力,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在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看來,黨中央看清了黨的建設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背后的原因,走出了成功治黨的新路。
反腐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
從十八屆中央紀委一次全會到四次全會,黨中央對反腐敗斗爭形勢的總體判斷是“依然嚴峻復雜”;2015年初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黨中央認為“腐敗和反腐敗呈膠著狀態”;去年初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黨中央認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去年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短短4年,反腐敗斗爭形勢從“依然嚴峻復雜”到“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這是全面深刻、鼓舞人心的變化,變化的背后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腐敗的堅決意志與責任擔當,離不開全國上上下下絕大多數人民的擁護與支持。
反腐敗斗爭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自從立下全面從嚴治黨的軍令狀后,黨中央先后查處近200名“老虎”,這其中不乏中央政治局成員、中央委員會成員,有部長、有省委書記……黨中央不僅打老虎,還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查處“蠅貪”數以萬計。尤其是堅決查處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遼寧拉票賄選案等,體現了黨中央捍衛國家政治制度和根除腐敗頑疾的決心意志,在黨內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
打鐵還需自身硬,嚴防“燈下黑”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三次、五次、六次全會上都提到誰來監督紀委、防止“燈下黑”的問題。
在中國政治體系里,紀檢監察機構地位特殊、權力特殊,負責黨和政府的監督執紀問責,手握決定黨員領導干部政治生命的權力。尤其是在當前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紀委權力更加敏感。權力天生是腐敗的溫床,權力越大,就越容易出現“燈下黑”。
中共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嚴防“燈下黑”,堅決嚴肅處理了個別紀檢監察干部以案謀私、跑風漏氣、泄露工作秘密等突出問題,清理門戶,努力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
從近日熱播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可以看出,紀檢監察系統并非凈土,也非世外桃源,被查處的紀檢監察干部既有來自中央紀委部門的,也有來自地方紀委的;既有廳局級黨員領導干部,也有縣處級以下黨員干部。這些紀檢監察干部沒能經受住腐蝕與反腐蝕的考驗,由執紀監督者蛻變為腐敗分子,教訓極為深刻。中央紀委按照中央要求,堅決清除這些害群之馬,努力捍衛紀檢監察隊伍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本色。
從“不敢腐”到“不能腐”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肩負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堅持有貪必肅,真反腐敗。尤其是堅決查處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等腐敗案件,向全黨表明,在貪腐問題上,沒有特殊黨員,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懲治腐敗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強化不敢、知止的氛圍。全黨基本上形成一個共同認知,那就是只要誰敢搞腐敗,就必須付出代價。換句話說,“不敢腐”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體制機制漏洞、制度化建設缺位,是腐敗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基于此,4年來,黨中央從立規矩開始,規范權力運行的制度籠子越扎越緊。黨中央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堅持依規治黨,健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先后修訂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廉潔從政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制度規定。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的角度提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擴大監察范圍,整合監察力量,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在健全黨內監督制度同時,也強化外部監督作用。內外監督形成合力,使全黨現在基本實現了“不能腐”的初步成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