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7-01-10 14:18:01
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治國先齊家”。“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12月12日,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這樣強調家庭文明的重要性。
央廣新聞帶你走進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看看他們的好家風如何傳遞家的溫暖,彰顯文明的力量。
“恪守優良家風,印證和諧力量”,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干部陸書春內心深處的家庭檔案里,儲存著她的“三個家”傳承孝順、尊重、理解和關愛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處處可見優良家風的傳遞和影響,無不印證了愛與和諧的力量。
孝老愛親 承揚家風
陸書春的娘家在東北,父母都是山東人,父親仁厚,母親賢惠善良,此外她還有兩個哥哥。父母樸實本分,經常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告訴孩子們至孝方是至善的道理。小時候,家里只有父親一人在工作,普通工人收入本就不多,養活一家五口,拮據程度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父母每個月總在固定日子里,給遠在山東的爺爺奶奶寄生活費。為了給爺爺奶奶擠出這點錢,家中總會有一段時日生活特別緊張,但父母從不抱怨,也不準孩子抱怨。他們總是說:“我們緊著點,小孩子后面日子長著呢,不能虧待了老人。人都有老的一天,對老人好,也是對自己好。”就這樣堅定而執著地,在每月的匯款單中寄托著對老人們的惦念,將“孝老愛親”的觀念傳遞給孩子們。
陸書春9歲時大嫂進門,母親心疼大嫂年紀輕輕就沒了爹媽,所以對大嫂比對親閨女還好,還經常對陸書春說:“你沒有姐,嫂子就是你姐。”記得大嫂坐月子時,捧著婆婆給她做的糖水雞蛋眼淚吧嗒吧嗒掉,從此便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
陸書春15歲時二嫂也進了門,嫂子們接過了父母“孝老愛親”的“接力棒”。陸書春上大學時,父母已年邁多病,經常住院,當時陸書春的大哥二哥又正是干事業的時候,侄子侄女都還小,家中一切全靠兩位嫂子支撐。從父親第一次病倒臥床,直到兩位老人相繼離世,整整十五年時間,她們不僅把老人們服侍得妥妥帖帖,臨終安詳,還支持著自己的丈夫,讓他們事業有成。陸書春每每想起這些,既感慨嫂子的不易,又發自內心地感恩。
現如今大哥大嫂已近七旬,今年大嫂突發重病,二哥一家和陸書春一家為此多方奔走,還把家里最好的房間騰出來供病人休養。經半年多的治療大嫂的病情逐漸穩定,在此期間陸書春的丈夫女兒給予了極大地支持和理解。父輩“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的優秀品質始終影響著家里的每個人,一家人直到現在依舊相親相愛、團結和睦。
賢良淑德 教子有方
陸書春的第二個家——婆家。1991年陸書春結婚了,在婆家,身為長嫂的她帶頭孝順公婆,承擔家庭責任,為弟弟妹妹做出榜樣。
2013年,陸書春的公公第二次做腦血管手術,又趕上婆婆患帶狀皰疹,弟媳住院,陸書春夫婦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出人出力、想方設法,最終順利渡過難關。
在婆家,弟妹對陸書春這個大嫂也很敬重,公婆對她也特別關心,常過來包好餃子凍在冰箱里,留下一張紙條,叮囑她要注意身體。每到這個時候,陸書春心底就會升騰起無限的幸福,情不自禁地感慨,“有媽的感覺真好”。
如今,下一代都已長大,她的女兒就讀北大,侄子侄女分別就讀中財和北航。娘家和婆家人也走的很近,無論大事小情都能慷慨互助,互送溫暖。
親仁善鄰 蘭質蕙心
第三個家——北京“娘”家,這是三十年前陸書春的房東的家。那是一個友善熱情知書達禮的教師之家,陸書春親切叫他們“大姑”、“姑夫”,他們兩個女兒與陸書春也是情同姐妹,叫陸書春夫婦倆“春兒姐”、“青哥”。
三十年來,他們相處成了比親人還親的家人。陸書春孩子小時候,假期常吃住在大姑奶奶家。不論過年過節,還是平時,陸書春三口人總會象回娘家一樣回去看望大姑和姑夫。現在他們年事已高,家里有事姐妹倆都會跟陸書春商量。
這就是陸書春的“三個家”,一個普通平凡、孝老愛親、團結互助、和諧溫馨的大家庭,同時也是中國千萬家庭中充滿正能量的“小家庭”。這個“家”真實地詮釋了“孝順”、“尊重”、“理解”、“關愛”的真諦,是家庭美德的時代典范;也讓我們知道了好家庭是良好的成長沃土,好家風是優良的生態環境,好家教是高尚的精神滋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