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7-01-17 09:35:01
官員考核環保權重上升能扭轉唯GDP論嗎
李一陵
近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月度例行宏觀數據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印發的多個涉及生態文明指標的考核,對生態環境質量等體現人民獲得感的指標賦予很高的分值和權重。趙辰昕提到的生態文明指標考核,包括近期出臺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以及發改委、統計局、環保部、中組部等基于此文件制定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等。
有記者統計發現,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包含包括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質量、生態保護、增長質量、綠色生活、公眾滿意程度等7個方面、其中資源利用權重占29.3%,環境治理權重占16.5%,環境質量權重占19.3%,生態保護指標權重占16.5%,增長質量權重占9.2%,綠色生活權重占9.2%。其中GDP增長質量權重不到資源利用、環境質量權重的一半,占全部考核權重不到10%。
就目前環保形勢而言,老的環境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新的環境問題又層出不窮。我國面臨著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要復雜、嚴峻的環保形勢。空氣、水、食品遭污染影響著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與信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由環境問題引起的群體性事件也呈現出多發易發的趨勢。以空氣污染為例,盡管一些地方全年重污染天數減少了,但是去年冬季以來很多城市空氣污染程度的確在加重。200多個小時的跨年霧霾,不僅是京津冀地區,而且大半個中國都受到了影響。
嚴重的空氣污染,表面上來說是因為污染物排放過多,而根本上來說,與地方政府治污不力,甚至充當污染企業保護傘有關。官員治污不力或者說缺乏治污的動力,根本原因是唯GDP論的政績觀。上級的考核評價就是指揮棒,指向哪里,官員就將奔向哪里。如果上級考核評價的主要標準就是GDP增長速度,GDP增長速度決定了官員任免升遷,關系到他的政治前途,單純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盲目引進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甚至不惜充當污染企業的保護傘,就一點也不奇怪。不改變考核體系,就無法遏制犧牲環境換政績的沖動,追求綠色發展就是緣木求魚。
增加環保的考核權重,并不是改進環保工作的新舉措。2013年中央組織部印發的《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就明確規定,對領導干部的各類考核,要把民生改善、生態文明建設等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等指標的權重。《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亦提出環保終身負責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責任人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格追責。
但將環保權重放在比GDP更重要的位置上是第一次。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省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無疑將扭轉唯GDP論的政績觀,對倒逼地方官員加大治污力度,實現綠色GDP產生長遠而積極的影響。
環保權重超過GDP了,但官員的政績觀不是一夜之間能徹底改變的。輿論仍熱衷于對GDP增長速度進行排名、解讀,GDP增長仍是地方競爭角逐的重點。因此,扭轉唯GDP論的政績觀還需要對地區經濟發展進行多維評價,綜合考慮不同區域的自然資源稟賦、科技創新能力、社會經濟發展階段以及在區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承擔的功能,正確看待不同地區之間經濟增長速度的差異。
落實綠色考核體系,一是要進一步細化環保權重,比如明確什么是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細化具體的考核標準;二是公開透明民主,把考核評價的結果放在陽光之下,接受民眾的監督和質疑,讓民眾參與對官員的考核評價,讓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真正成為影響官員任免升遷的最重要標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