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7-06-19 09:41:06
正值中小學招生季,原本火爆的各類校外培訓機構更是異常活躍。日前我廣州的女友參加完家長會回來告訴我,班里只有她兒子和另一位同學沒有參加補習班。她舉手承認的時候,都不敢環視其他家長,好像自己很理虧似的。
一個10歲的男孩下了課能在樓下瘋跑本來是合乎天性的,為什么在同齡人中變成了少數派,陷于孤獨?一個堅持孩子應該在“玩中學”的家長為何會在家長群里顯得充滿自卑?
到底是誰錯了?
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讓不少家長和學生偏離了課堂知識,一味去追求超前教育,以迎合“小升初”秘考的節奏。這看似滿足了學生升學需求的利益最大化,實際上卻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但家長們卻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據《廣東省青少年社會教育發展藍皮書》顯示,廣東超過80%的基礎教育階段青少年學生接受校外培訓。而據中國教育學會調查,2016年全國中小學輔導機構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上課外輔導班的學生達1.37億人次,輔導機構教師規模700萬至800萬人,培訓機構20多萬家。
大家都知道補課不好、惡性競爭不好,但在這種氛圍中,無力抵抗,誰愿意做那個孤獨的抵抗者?畢竟不隨波逐流,如果失敗,就是孩子一生的失敗!
看看以下兩則消息:
消息一:一則給某著名青少年校外培訓機構“集贊”可送報班代金券的消息,在朋友圈瘋狂轉發,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校外培訓這個行業現在有多么火爆。
消息二:廣州某公辦重點初中組織“秘考”,從2000份小學生簡歷中篩選出200份進行面試,為其重點班挑苗子。
這兩則看似關聯不太大的“校外”“校內”新聞,卻因為“瘋狂補課”聯系在了一起。而正是這些嘴里反對應試教育、心里最心疼孩子不能玩不能按時睡覺的父母,捧紅了校外培訓機構。
然而,這些培訓行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因為沒有明確主管部門,缺乏有效監管,亂象叢生。一是行業缺乏嚴格的準入門檻。學校附近存在著難以計數的家庭作坊式的培訓機構,存在巨大安全隱患。二是行業處于不成熟不理智的發展階段。要么為追求成績,一味書山題海應試教育;要么片面迎合青少年興趣不加引導不理后果,嚴重威脅青少年身心健康。一旦經營不善就卷款潛逃,人去樓空。三是行業教師資格無法認定。青少年社會教育從業教師既缺乏人社部統一設立的職業資格認證,又無法適用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標準,職業生涯發展途徑不明朗,為行業人才招聘與培養發展帶來阻礙。日前,《廣東省青少年社會教育發展藍皮書》項目組向廣東省21個地市的教育局了解當地民辦青少年社會教育機構的相關數據,大部分無法提供;工商部門則表示大多數從事教育培訓業務的教育機構僅以普通公司名義進行注冊。
試想,一個行業連機構數量、從業人數、行業產值等基本數據都沒法統計,甚至沒有一個可供參考的估計數量,何嘗不是一個行業的悲哀?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是行業規模的急速膨脹,并且涉及青少年、家長、培訓機構等多個方面,要在短時間內實現有效監管、規范的難度很大。這就需要盡快明確主管部門,對行業的各個方面進行細致調研,在逐步探索與試行中,盡快建立行業規范,建立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強行業發展指引。
除了呼吁政府有效監管外,我們也應該看到,超前教育、掐尖秘考,才是這些亂象的幕后推手。
各種篩選和掐尖,這些年在急速低齡化,也加速了家長和學生的應試焦慮。不可否認,一些受追捧的校外培訓機構是有兩把“刷子”的,吃透了應試題型和答題規律,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能夠對孩子的成績提高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孩子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你都拿來提高分數、強化訓練了,發展興趣、拓寬視野等素質教育,按時睡覺按時吃口熱飯的時間,都被無情地壓縮了。
家長都在說:“不是怕孩子跟不上學校的課程,是怕跟不上其他參加校外補課同學的成績。你不學,人家學,人家就超過你了。即使小升初不用考試,中考也是要考的,小學成績好,就是打下好基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就是絕大部分讓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家長的無奈心情。牢牢抓住消費者的這種心理,不斷吹大期望泡沫,煽動教育焦慮,也是校外培訓機構近些年來發橫財的深層原因。
面對混亂的行業、瘋狂的家長、迷茫的孩子,政府不能再缺位了,應該加強加大監管力度,針對行業、機構、從業者的現狀,在逐漸探索與試行中拯救深陷補課怪圈的青少年及其家長群體。而諸多改變的關鍵,是要讓義務教育回歸本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