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6-20 17:03:06
新華社蘭州6月20日電 題:“環境好了,我們才能留住客人”——甘南大紹瑪村居民的心聲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姜偉超
清晨,6月的陽光照亮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大紹瑪村。站在村頭望去,青青的草原,盛放的山花,昭示著這里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就要來臨。
55歲的仁青才讓卻無暇欣賞這幅高原草場的美景。他拿起笤帚,招呼著村里鄉親開始進行全村“大掃除”——自2016年開始,這個藏漢回多民族聚居村將居民分為10組,輪流負責村內環境衛生。這一周,正好輪到仁青才讓所在的組進行這項工作。
“大掃除”熱火朝天地進行了2個多小時,仁青才讓和8戶鄉親把自己負責的“片區”打掃得干干凈凈。站在村頭望去,一條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各具特色的民居整潔溫馨,視線范圍內,記者沒有看到一片垃圾。
誰能想到,就在兩年多以前,這個距離合作市區不足10分鐘車程的村子還只有一條土路,草堆、糞堆、垃圾隨意擺放,百姓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我們這里靠近當州草原、美仁大草原,可是游客們看了這樣的環境,頂多吃個飯就走了,留不住人。”仁青才讓坦言。
事實上,這也是曾經制約整個甘南地區旅游業發展的一大“痛點”。
坐落在甘青川三省接合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猶如一幅長江與黃河在跌宕起伏中勾勒的水墨畫卷,風光秀美,被視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區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只顧溫飽、不顧面貌”的傳統思維和陋習,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草原上、道路旁、河道中、水溝里的垃圾隨處可見,大街小巷、村里村外、景區景點的污垢日積月累,亂倒亂扔、亂貼亂畫、亂搭亂建、亂采亂挖、亂砍亂伐、亂焚亂燒的現象屢禁不止,廣大農牧村“人畜混居”的積習根深蒂固。
2015年以來,甘南藏族自治州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打造“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和村規民約,對城區、鄉鎮、村組、公路沿線、景區景點、河道水域實行分片包干。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游的自然村作為旅游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
201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整合資金33.3億元重點改善鄉村道路、停車場、旅游廁所、旅游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就在這一年,全州旅游人數突破了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30.27%,旅游綜合收入達到46.78億元。
與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許多村落一樣,大紹瑪村獲益頗多。作為一個人多地少、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突出的村子,退耕還林后失地農牧民如何解決好生活出路一直是個大問題。據堅木克街道辦主任阿黑介紹,大紹瑪村通過引導農牧民群眾依托城郊區位優勢,發展以休閑旅游、商貿服務為重點,運輸服務、經商務工為輔助的模式。
為此,村里改造了村道,修建了600多米排水溝,安裝了近40盞節能路燈,還在村頭的文化廣場裝上了移動式公共廁所。此外,街道還與村上對接,按照群眾意愿,為他們進行電焊、瓦工、面點、烹飪等實用技能培訓,為發展城郊休閑旅游創造了條件。
“環境好了,我們還要愛護、保持,這樣才能留住客人。”仁青才讓說,這也是全村人一致的心聲。“在村子里,一說輪到哪個組打掃,沒有人偷懶。”
2017年,曾多年在外經商、被大家公認為“致富帶頭人”的仁青才讓自籌資金150萬元辦起了“藏家樂”。在這個名叫“大自然家和苑”的餐廳里,回族廚師負責面點,漢族廚師負責炒菜,藏族廚師則烹調藏家風味的菜肴。
“一家三口在我這里花100元錢就可以吃得很好。”仁青才讓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計劃著將業務擴展到住宿。“在以前那種環境,這個念頭不敢想,現在,總有吃飯的客人問我能不能住宿。以后,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