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6-18 21:56:06
在泰安市化馬灣鄉,有個洼里村,東臨淘河,西望泰山,南依徂徠山,村里人世世代代靠種植為生。就是這么一個貧瘠的小山村,卻是個遠近聞名的“狀元村”。據不完全統計,恢復高考以來,這個尊彭楊、彭臣為始祖的彭姓主村,先后走出了50多位大學生,1位教委主任、4位校長、16位教師、6位博士、9位碩士。
遠眺“狀元村”
1977年,恢復高考的春風沐浴著洼里村,彭錫蘆和彭錫波雙響炮,考上當年足以改變命運的中專。1978年,也就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二年,彭樹銀以老泰安縣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
洼里村第一位清華大學生彭樹銀從這里走出去
如今,彭樹銀的老宅子還在,家人早已經搬走。就是從在這樣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出了洼里村第一位高考狀元。
受到彭樹銀的影響,洼里村的孩子們奮發圖強。僅有320戶人家的洼里村,先后出了50多名大學生。
多年來,洼里村逐漸形成了一種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人才輩出。隨著彭文彬、彭淑貞、彭英華、彭淑慶、彭樂欽等考上博士,現在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大學生。
如今的洼里村已經很少見到年輕人,村里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一個家族培養出幾個大學生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洼里村自古以來就講究尊師重道,洼里村被譽為“狀元村”,與每一屆教師接力棒式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有關。
老校長彭錫斗至今仍保留著歷屆畢業生的照片。
彭錫斗說,洼里村之所以出人才,第一是村里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第二是知識改變命運的這樣一個思想貫穿于家長和學生;第三就是村里有一個好的村風,好的學風,促使孩子們奮發圖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每當這些“老私塾”在村子里看到小孩子,他們都會諄諄教誨,希望孩子們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
因為資源貧乏,洼里村村民以農業種植為主,經濟條件不好。因此,洼里村人秉承“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通過高考這一重要的國家人才篩選制度,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選擇。
化馬灣鄉西莊小學整齊的教學樓
如今,洼里村小學不復存在,已被合并到化馬灣鄉西莊小學。然而,不變的是洼里村優良的學習風氣。
在今天,考上大學也許沒有數十年前那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不讀書更可怕,一個順利完成大學的人與一個沒有教育經歷的人相比,其未來不可同日而語。對于貧寒子弟來說,讀書、讀大學仍然是改變命運的一種途徑。
近年來,隨著化馬灣鄉對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學校辦學條件和效益得到極大改善和提高。我們相信,洼里村的這種優良學風能夠世代相傳,源遠流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