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6-26 16:25:06
新華社長春6月26日電 題:誘導韌帶和中樞神經再生 讓磁懸浮列車更平穩--我國新材料最新成果亮相長春
新華社記者 李雙溪、孟含琪
用于誘導韌帶和中樞神經再生的組織誘導材料、用于生產磁懸浮列車懸浮架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用于4D打印的智能材料等一系列新材料技術成果,近日在長春舉行的在第十九屆科協年會的先進材料創新展覽會上亮相。
“將人造材料放入人體中,誘導韌帶和中樞神經等組織再生。”這看似科幻大片的概念,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展示的“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他說,剛剛提出這一概念的時候,國內外很多專家認為是“天方夜譚”,韌帶和中樞神經怎么可能誘導再生?但經過張興棟團隊的不懈努力,使“科幻”成為現實,也使中國的前沿生物材料進入國際領先的行列。
張興棟說:“在這一領域,中國目前占據國際領先水平,但‘占據’意味著‘不努力就完蛋’,因為國際研究的競爭很激烈,如果能夠抓住這一機遇,10-15年后,中國可以創造一個嶄新的生物材料產業,并在國際研究中發揮引領作用。”
這一看似高精尖的材料,普通人也用得起。他舉例說,目前骨誘導材料在國際上的價格是2克8000多元錢,而在國內招標的價格只有2000多元,因此盡快實現國產化可使更多普通患者受益。
“我們這個展臺是最具技術含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岱寧,站在一個巨大的黑色方框邊介紹。他帶來的是具有“中國新四大發明”之稱的高鐵“黑科技”—— 展覽會列車的懸浮架。與傳統的懸浮架不同,他們設計的懸浮架是采用碳纖維的復合材料制造,與原金屬結構相比減重39%,抗震性能提升60%。
說到設計難度,方岱寧介紹,一年前,中車集團找到很多企業設計這一設備,但都無人“接單”,因為復合材料作為承重材料使用在懸浮架上,難度系數翻番,全球只有德國企業能夠實現。當時北京理工大學接下這一“硬骨頭”。
“高校既有材料學人才也有設計學人才,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于在國內首次設計出了這一結構。”方岱寧說。
他預測,在輕金屬材料還沒有普及之前,復合材料還將是材料學領域的主流。過去復合材料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車身的輕量化可以延長車載電池的續航里程。因此,復合材料的前景是很好的。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展臺上,4D打印的心臟支架,在磁力引導下可自動張開,并在6個月后降解被人體吸收。該項目負責人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主任冷勁松介紹,他們的智能材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尤其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應用,可以與美國并駕齊驅。
“近幾年,大量新材料的涌現,與國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分不開,很多軍方的科技,通過軍民融合已經走向市場。”冷勁松說。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高志強表示,我國新材料的快速發展是由市場需求拉動的,像大飛機C919的制造,就帶動了一批新材料的應用和創新,隨著我國創新戰略的推動,這些材料紛紛“破土而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