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7-09-08 14:03:09
法官廟鎮法官廟村曾是陜西山陽縣最貧困的山村之一,經過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打造,現在已展現出一派“秦嶺原鄉”的田園風光,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村民日子越過越甜。人民網記者賈玥 攝
初秋的西北大地,天高云淡。云煙繚繞的大山深處,已現陣陣涼意。而脫貧攻堅的沖刺工作,正在這里的貧困鄉村如火如荼地展開。
近日,記者走進寧夏、陜西兩省區深度貧困村,在賀蘭山下、六盤山間和秦嶺腹地,看到一些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一種久違的開創事業的激情,正在這些昔日沉寂的村莊上演。
戈壁的變遷
——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碩果
“天上不飛雀,地上不長草,風吹砂礫滿地跑”,今天的人們來到寧夏永寧縣閩寧鎮,已經很難想象這里曾是這樣一番情景。20年來,由福建和寧夏兩省區共建的閩寧村,已經從人跡罕至的戈壁荒灘發展成有著6萬多人口的特色小鎮。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此調研后,啟動一項根本性工程“移民吊莊”,讓西海固群眾搬到這里。他親自命名為“閩寧村”。2000年,閩寧鎮在閩寧村的基礎上吸收西吉、海原兩縣移民擴建形成。
賀蘭山腳下的閩寧鎮,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結下的碩果。8月下旬,記者來到這里看到,釀酒葡萄實現規模化種植,當地人正依托優良的生態條件打造“東方的波爾多”;地處閩寧的寧夏最大的紅樹莓生產基地,吸引著不少建檔立卡貧困戶前來務工。當地干部還不無驕傲地介紹,今年4月,比亞迪跨座式單軌產業項目、純電動客車產業項目落戶閩寧產業城,預計年產值可實現100億元以上。
當年的干沙灘變成了今天的金沙灘。2016年7月,重回閩寧鎮考察的習近平感慨閩寧的變化,并要求把形成的寶貴經驗向全國推廣。
回族花甲老人海國寶,一年前曾與總書記在家中客廳暢談新生活。老人一家5年前從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遷來原隆村,正是“移民吊莊”工程的受益者。以前,全家靠種地人均年收入只有2900元;現在,老人兒子、兒媳每月在當地產業園區的打工收入就有7000元。
“搬來之前家門口是斷頭路,村里孩子上學很困難,”海國寶對記者說,“我是文盲,兒子是半文盲,我的孫子們在這里上幼兒園方便得很,我希望他們將來能考上大學!”
寧夏與福建,相隔萬水千山,卻牽手二十載。跨越2000多公里的閩寧協作,無疑是教科書般的“扶真貧、真扶貧”樣本。
2016年7月,閩寧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協作第二十次聯席會議在銀川召開。兩省區共簽約各類項目41個,計劃投資總額240.9億元。截至今年4月,已開工建設22個項目,完成投資35.34億元。
閩寧扶貧協作新藍圖已經繪就。今年出臺的《“十三五”閩寧扶貧協作規劃》提出,雙方將立足各自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推進旅游業、電子商務、對外貿易與投資等多領域合作,實現兩省區全方位互補互惠發展。
回族老人海國寶。人民網記者賈玥 攝
思路的轉變
——深化產業扶貧拔窮根
童話磨石溝,一座建在秦嶺南麓深山中的主題樂園,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陜西游客攜家帶眷前來。
在園區半山腰的美式風格咖啡廳里,店員們熟練制作著花式咖啡。環顧一周,記者發現這里同時出售不少自行設計的周邊商品,極富童真趣味。透過落地窗滿山綠色映入眼簾,讓人置身于真正的大自然中。
在貧困山區里營造童話王國,這個魄力可是不小。“最開始我們想做鄉村旅游,但感覺沒什么特色。”鎮安縣青銅關鎮鎮長樂席波對記者說,“我們與西安的旅游公司研究發現,陜西還缺少一座面對少年兒童的親子游主題樂園,童話這個主題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去年下半年從山上搬下來后,42歲的貧困戶高良全一家依托園區開辦了自己的農家樂,最忙的一天接待了74名游客,預計今年收入能達五萬元。在園區所在的豐收村,像高良全這樣搬遷后當起“民宿”老板的貧困戶,還有13家。
“我們突出旅游扶貧的帶動作用,將各類產業聯結在旅游產業扶貧上,將貧困戶牢牢地捆綁在產業鏈上,旅游產業成為貧困戶增收脫貧的主要收入來源。”豐收村村支書吳相琴告訴記者。
在寧夏海原縣史店鄉,田虎成站在自家的牛舍里給記者算著一筆脫貧賬。
“2015年,我用2400元均價購買了6頭母牛,華潤集團提供每頭6000元的無息貸款。”田虎成對記者說,“兩年來,又下了9頭小牛。華潤會以每公斤28元的保底價格回購來頂抵借款,保證老百姓不吃虧。”
這一扶貧之舉被形象地稱為“投母收犢”。2012年開始,華潤集團定點幫扶海原縣發展草畜產業,創新實施了“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既能減輕農戶的經濟負擔,又為華潤拓寬了高品質肉牛育肥空間,最終實現農戶與企業“雙贏”的效果。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貧困戶與當地脫貧產業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對此,商洛市委常委、鎮安縣委書記李波有著自己的理解。
“如果貧困戶與經營主體之間沒有產生實質性的聯結關系,雙方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那么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只有將貧困戶與企業、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加快貧困戶精準脫貧。”在采訪途中,李波給記者上了一課。
童話磨石溝咖啡廳里充滿童趣的周邊商品。人民網記者賈玥 攝
激情的重現
——干群面貌煥然一新
今年6月23日,習近平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山陽縣委書記張國瑜是在場向總書記匯報工作的11名地方代表之一。
“會后,全縣干部群眾備受鼓舞,深受感動,”張國瑜對記者說,“我認為,落實好座談會精神,關鍵就是一個‘干’字,在具體工作中要敢干、實干、巧干、精干、快干,擼起袖子加油干!”
在山陽,支部引領成為抓脫貧攻堅落實的利器。“黨建+”脫貧模式突出龍頭企業建強黨組織,支部領辦合作社、黨員帶頭發展產業,通過“手把手”“手牽手”的傳幫帶方式,協調落實幫扶項目1.3萬個。同時,創新開展的“黨員+農民”融合教育,也受到當地群眾認可。
“白天原則不開會,騰出時間,集中精力,深入一線抓落實”,這是鎮安縣出臺的規定。縣委書記要拿出90%的精力抓黨建、抓脫貧,38名縣級領導帶頭包抓最貧困的村,必須現場解決實際困難。
學習無止境,打贏脫貧攻堅亦需如此。2016年,鎮安縣黨政代表團專程到貴州六盤水市學習扶貧攻堅經驗。回來后,在此基礎上形成“三帶四聯”脫貧攻堅新模式,即通過大戶帶、企業帶、三社帶解決扶貧載體問題;通過聯產、聯業、聯股、聯營解決聯結機制問題。
“‘三帶四聯’發揮了黨建領航、支部引領、黨員示范作用,黨員大戶、致富能人紛紛帶頭返鄉創業就業,促進了農村人才、資金、信息、技術、勞動力的回流,解決了空巢村的難題,也讓群眾對日子有了希望、勁頭和奔頭。”李波告訴記者。
多年來,每逢紅白喜事大肆鋪張、請客送禮已令鎮安縣當地村民苦不堪言,現在,簡辦婚喪事的清廉之風已吹進尋常百姓家。鎮安縣全面推進“講文明、樹新風、改陋習、促脫貧”活動,遏制大操大辦,降低人情消費支出,僅此一項年戶均節省1萬元。此外,對于好吃懶做、不積極創業就業等人,一律納入“黑名單”管理,考察期間暫停享受優惠政策。
“脫貧攻堅是場必須取勝的戰役,在這一過程中,偏僻地區的農村也找回了久違的激情。”一位陪同記者在貧困村做調研的基層干部,為這項事業的意義做了最好的注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