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10-07 16:41:10
新華社天津10月7日電 題:渤海灣畔聽新潮——天津濱海新區五年新變
新華社記者
金秋時節,濱海新區疊翠流金。從初創期邁進中興高潮期,這個經濟總量率先破萬億的國家級新區,一如豐收的十月,碩果累累。
黨的十八大以來,濱海新區不負眾望再出發,創新競進,改革統領,服務協同,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成為天津加快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一個樣本。
以質為帥 多引擎打造濱海效益
9月20日,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一個歷史性時刻。空客在歐洲以外首個A330寬體飛機完成和交付中心啟用。
從大飛機、大火箭到直升機、無人機,十八大以來,濱海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6%,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預計到2020年,將形成千億級航空工業集群。”空港經濟區管委會主任楊兵說。
從初創期步入中興高潮期,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是濱海新區加快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
沿著“創新競進、優化結構,以質為帥、效速兼取”的路徑砥礪前行,今天的濱海新區,電子信息、汽車和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八大支柱產業頂天立地,新興產業不斷發力,產品升級趨勢明顯。
在天津開發區飛旋科技公司,一款高科技的磁懸浮分子泵已經下線。“這款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公司副總經理蔣穎說。
像飛旋科技這樣極具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濱海新區還有2萬多家,正成為提升創新驅動的引擎。
“工業經濟升級版正初步形成。”濱海新區相關負責人說,預計到2020年,先進制造業比重將達七成以上。
先進制造業闊步前行的同時,營利性服務業、金融租賃、保理等現代服務業同樣發展迅猛。
上半年,濱海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12.9%,比重達45.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2.4%。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組合拳激發濱海活力
2014年5月20日,濱海新區在全國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大幅減少、歸并審批事項,審批印章由109顆變為1顆。
按下改革快進鍵,濱海新區不斷刷新發展的高度與寬度。
今年7月,由天津自貿區中心商務片區自主研發的商事登記網審系統,在濱海新區全區推廣,真正實現“最多跑一次”。
9月,中心商務片區又將“政務服務點”開進天津銀行北京廣渠門支行,“雙創通”企業服務平臺和地稅自助終端機同時在北京啟用,辦事人可在北京辦理天津企業登記、涉稅業務等。
隨著改革舉措和制度創新加力推進,今年以來,自貿區新增市場主體13570戶,新批外商投資企業846家。
改革創新,已經內化為濱海新區的基因,融資租賃、保稅展示交易、人民幣跨境結算、跨境電子商務等創新業務蓬勃發展。
東疆保稅港區,曾經的濱海灘涂,如今已經成為租賃業聚集區,率先開展了30余種租賃業務模式。“僅飛機一項,業務規模即已達千架,是僅次于愛爾蘭的世界飛機租賃高地。”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主任沈蕾說。
門檻降低、產業開放、簡政放權、金融創新……改革開放帶來的利好效應不斷釋放。
改革開放增活力,外商投資最具說服力。上半年,濱海新區實際使用外資40億美元,占天津市實際使用外資總量超過七成,平均每個小時引進近100萬美元。
對接京冀服務協同 大格局展現濱海擔當
“轉轉”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總部、58軟件公司——9月末,58集團再添兩個重頭項目落子天津開發區。
58集團是這幾年來自北京的“獨角獸”企業在天津開發區投資的一分子,與其同行的還有滴滴出行、京東金融等共7家企業。這些創新型“獨角獸”企業,實現了京津產業資源與創新聯動的良性對接。
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戰略,濱海新區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于家堡金融區等“八大載體”為核心,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與京冀全方位合作,今年來取得積極進展。
上半年,京冀兩地落戶濱海新區項目571個,資金到位額227億元。而近三年里,僅北京一地就有約2000個重點項目落戶新區。
除了承接,濱海新區同樣展現出更大的擔當:打通“斷頭路”;將天津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率先在京津冀釋放,共推自貿區曹妃甸片區;與唐山、滄州合作建設濱唐、濱滄產業示范區;支持雄安新區,積極擔負雄安重要出海口使命……
同呼吸,共命運。為了京津冀地區的藍天白云,濱海新區大力實施清新空氣、清水河道、綠化美化等專項行動,粗鋼、生鐵、無縫鋼管等持續減產。
2016年,全區空氣質量達二級良好水平天數為230天,PM2.5濃度同比下降6.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37.3%。
有目標,有干勁,牢記囑托再出發,這片熱土正在書寫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的新答卷,不負信任,不辱使命。(記者楊維成、劉元旭、毛振華、鄧中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