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0-27 16:18:10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6日電 財經觀察:企業(yè)“學歷通脹”加劇美國社會不平等現象
新華社記者金旼旼 高攀
哈佛大學商學院日前發(fā)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說,“學歷通脹”正在美國變得越來越普遍,很多以前高中畢業(yè)生就能從事的工作如今也需要本科學歷。而這種“學歷通脹”不僅損害求職者和企業(yè),更可能加劇美國的收入不平等。
這份報告由哈佛大學商學院、咨詢公司埃森哲和青年就業(yè)促進機構Grads of Life聯合完成。報告警告說:“(學歷通脹)現象妨礙企業(yè)找到他們發(fā)展所需的人才,也阻礙美國人獲得能夠支持體面生活的工作。”
截至今年7月底,美國全國職位空缺數高達610萬個,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但同時,美國失業(yè)和從事兼職工作的人數卻高達1350萬。
一方面是企業(yè)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這種矛盾部分可由“學歷通脹”來解釋。報告舉例說,目前只有16%的生產管理員擁有本科學歷,但2015年全美67%的生產管理員招聘要求應聘者有本科學歷。
該報告說,綜合分析顯示美國目前有超過600萬工作崗位面臨“學歷通脹”威脅。
造成“學歷通脹”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取代了大量“中等技能”工作崗位,而剩下的工人就必須擁有更高的工作技能和社交技能。這令企業(yè)更傾向于接納接受過更好教育、學習能力更強的大學生。
同時,這種技術革新帶來就業(yè)趨勢變化,讓企業(yè)越來越片面地將求職者的技能和學歷掛鉤。這種日積月累的用工文化的改變一步步推高了企業(yè)對員工學歷的要求。
其次,經濟危機也是導致“學歷通脹”的重要原因。2008年爆發(fā)的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一度陷入衰退,此后又經歷了漫長而疲弱的經濟復蘇。這導致大量找不到工作的高學歷者退而求其次去從事更低端工作。
高端勞動力供給增加,極大推高了“學歷通脹”。這項研究發(fā)現,2010年至2016年間美國新增的1160萬就業(yè)崗位中,四分之三要求有本科以上學歷。
然而,該研究顯示“學歷通脹”其實是一種“雙輸”的結局。對企業(yè)來說,大量招收大學生意味著更高的開支,企業(yè)付給大學生的工資要比高中畢業(yè)生高出11%到30%。
但報告通過對企業(yè)的實地調查發(fā)現,在很多工作領域,大學生的勞動生產率未必高過高中畢業(yè)生。例如,在零售業(yè),78%的雇主表示,高中畢業(yè)生的效率大于或等于大學生。
此外,大量招收大學生還給企業(yè)帶來另一個問題:辭職率過高。報告稱,和高中畢業(yè)生相比,大學生的工作流動性更大,同時工作投入度卻可能更低。
此外,隨著美國大學學費不斷上漲,學歷成本不斷提高,高學歷者從事低學歷要求工作,令他們收回學歷成本的難度變得更大。而對低學歷者來說,“學歷通脹”基本堵死了他們職業(yè)升遷發(fā)展的道路,這將進一步固化社會階層、降低社會流動性。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調查,目前25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擁有本科學歷的只占32%,并且黑人和拉丁裔擁有本科學歷的比例要低于平均水平。“學歷通脹”意味著三分之二沒有本科學歷的美國人在就業(yè)體系中被逐步邊緣化。
參與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約瑟夫·富勒說:“(學歷通脹)現象是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推動力。我們正在掏空中產階級工作崗位,并將所有人推向收入光譜的兩極。”
富勒認為,要改變“學歷通脹”,私營部門應當承擔主要責任,企業(yè)應當建立一套更為科學的聘用標準體系,而非盲目地追求高學歷員工。同時,企業(yè)、政府和教育機構也應密切合作,系統(tǒng)性地改革“中等技能”員工的培訓體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