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wǎng)
2017-10-29 18:07:10
新華社深圳10月29日電(記者陳立新)第十二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正在位于深圳的國家基因庫舉行。在國家基因庫入口處,有三只猛犸象雕塑,高大威猛,長毛蔽體,巨牙指天,引得不少參會者合影留念。記者了解到,中國國家基因庫保存有猛犸象以及多種絕滅生物的基因,是世界上保存絕滅生物基因最多的基因庫之一。
猛犸象是在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在一萬多年前滅絕,其滅絕被視作一個冰川時代結束的標志。近年來,“復活猛犸象”的新聞屢見報端,成為生物學領域的熱門話題。
國家基因庫執(zhí)行主任徐訊告訴記者,目前科學界對于“復活猛犸象”的嘗試有兩種路徑,一種是以韓國生物學家黃禹錫及其團隊為代表,運用細胞生物學技術,嘗試復活猛犸象的凍存細胞,以克隆的方式復活猛犸象;另一種是以哈佛大學教授喬治·丘奇及其團隊為代表,其方式是不通過復活凍存細胞,而是以基因合成的技術將猛犸象的基因合成出來,“基因畫象”。
現(xiàn)階段來看,兩種方式都存在不小的困難。前一種方式目前來看可以形成胚胎,但如何實現(xiàn)胚胎的體外發(fā)育進而形成個體依舊是個難題,無論近緣物種代孕還是人造子宮都面臨很大困難;在后一種方式里,“什么基因意味著什么”的問題尚未破解,人類對各種基因的了解尚不到10%,基因合成的關鍵技術也仍未成熟。
“我認為,‘復活猛犸象’更大的意義在于挑戰(zhàn)人類的科研極限——體外胚胎發(fā)育、基因解讀與合成等等大量有待解決的問題,都是生物學和基因組學需要攀登的高峰!”徐訊說。
徐訊認為,即使復活某些絕滅生物在技術上已經(jīng)可行,要付出的代價也太高。在他看來,與大規(guī)模復活絕滅生物相比,利用基因組學的相關技術盡可能保存瀕危物種更為實際。
深圳市華大海洋研究院院長石瓊教授介紹,基因組學技術拯救瀕臨滅絕生物的作用,在江豚的保護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近年來,我們一方面在形成江豚的胚胎后凍存起來,以防未來不測;另一方面,通過基因組學技術實現(xiàn)江豚的‘優(yōu)生優(yōu)育’,讓它們的個體更加健壯、更能適應環(huán)境,從根本上防止它們的滅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