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1-03 14:25:11
新華社西寧11月3日電 題:“張書記能不走嗎?”——海拔3600米牧區牧民的渴望
新華社記者鄧萬里
傍晚時分,牧民多爾杰趕著羊群從草場回到羊圈。看見駐村干部張立成在路口等候,多爾杰從馬背上跳下來,說了一句:“張書記能不走嗎?”
多爾杰是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優干寧鎮荷日恒村的村民。這里地處青藏高原東部,海拔在3600米以上,當地群眾世代靠放牧為生。
2015年,作為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青海省從省、州、縣選派骨干和工作隊,進駐全省1200多個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
張立成主動申請從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的崗位上下村扶貧。經組織安排,他來到了荷日恒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
“來時已是深秋,寒氣逼人。村委會沒水、沒電、沒暖氣,條件很艱苦。但比起這些,最大的難題還是人心不齊。”張立成說。
荷日恒村地廣人稀,最遠的村民組有30多公里。全村252戶1162人,貧困人口達61戶221人,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由于基礎設施滯后、產業發展薄弱,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一開始都底氣不足。
“報到的第二天就召集黨員干部開會,讓大家說說怎么脫貧,結果也沒人說出個一二三。”張立成說。
怎么辦?“沒有思路就到群眾當中找答案。”張立成打消了上任“三把火”的念頭,提著手電筒開始走村串戶。
2個月里,在草地、在火爐旁,張立成帶領工作隊和村干部一家一戶聽取牧民的需求,也把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講給牧民聽。
“走訪后,感受最深的是有的群眾并不信任我們。”張立成說。
要贏得群眾信任,得先干出點實事來。張立成從通水、通電、修路等做起,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短短1個月,此前尚未通電的21戶牧民通了電,邊遠群眾吃上了自來水,村路也進行了修繕。
“群眾一看,這伙人還真是干事的人!群眾有了信任,干部就有了干勁。”荷日恒村支部書記斗格杰說。
有了干勁,還要找對路子。怎么樣讓這個傳統牧業村跳出來發展?張立成和村干部決定以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基礎,讓牧民抱團發展。
合作社建起后,牧民以牛羊入股,發展起了歐拉羊繁育基地、牦牛高效養殖基地。同時,通過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建成了畜產品加工廠、汽車修理中心、服裝加工廠等項目,解決了上百人就近就業。
2016年,荷日恒村全村分紅資金達48萬元,加上勞務收入,人均收入提高到了9000多元,一舉摘掉了貧困帽。今年全村分紅資金預計可達上百萬元。
11月1日,國務院扶貧辦公布,全國26縣集中脫貧摘帽,其中就有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得知消息,張立成覺得很有成就感,他為此也奉獻了力量。2年駐村,從一頭黑發到華發叢生,他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
“荷日恒村雖然摘帽了,但是全面小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仍需要像張書記這樣的好干部。”村支書斗格杰說,干部群眾都希望駐村隊可以留下來。
牧民多爾杰家,過去靠十幾頭羊一年僅收入幾千元。如今,他家既可拿到村里的分紅資金,自己幫合作社放羊一個月還有1500元的工資。下個月,他們家還將和其他貧困戶一起搬遷到移民安置點的新房子,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張書記真是大好人!”多爾杰說,張立成經常到他家了解情況,和他們一起喝茶聊天,沒有架子。聽說張立成可能年底要被調回原單位,多爾杰拉著他的手反復說:“能不走嗎?”
“能不走嗎?”這是牧民對張立成駐村工作最大的認可。“不論未來身在何處,我都將持續關注村里的發展,這里將是我一生的牽掛。”張立成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