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1-05 15:52:11
新華社長春11月5日電(記者 郎秋紅、李雙溪)“為了避開樹冠,這棟房子向西移動了3.5米;為了避免干擾遷徙途中鳥類的視線,所有建筑外觀都用暖色,淺色。”在即將竣工的向海小鎮,現場施工的設計師介紹,再有一個月,從向海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遷出的上百戶居民將住進這8棟新居。在這里,大樓要為樹木“讓路”,居民也要把6700多公頃的耕地還給珍稀鳥類安家。
向海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西部通榆縣境內,是國際重要濕地,也是丹頂鶴、大鴇、東方白鸛、黑鸛等珍稀水禽重要棲息地,區內有國家級保護動物50多種。但在1981年保護區設立之前,這里就有了村莊和居民,農耕和放牧影響了野生動物的棲息。
74歲的宋諸品是向海村西社的老戶,1957年來這里的時候,當地只有17戶居民。描繪起那時候的向海,宋諸品一臉興奮,“冬天在湖面上打洞,用蠟燭一照,魚就聚過來,用瓢就能盛起來。”當時區內的蒙古黃榆茂密成林,常能見到狼、狍子、野豬奔跑。村民放牛的時候,還救起過受傷的白鸛。
后來在向海居住的人逐漸增多,人們開墾農田,過度放牧,導致蒙古黃榆大面積減少。“幼樹剛長出寸把高就被羊群啃光了,次生林根本無法接續”。向海鄉副鄉長王旭明說,野生動物無處藏身,越來越少。
為了把土地還給濕地,讓鳥類有更多的棲息之所,吉林近年開始實施移民工程,拆除房屋及窩棚248戶,退耕還草6711公頃。宋諸品拆了住了40年不到60平方米的泥草房,得到了5000元的補償。政府還以每年8000元錢的價格流轉了村民退耕的土地,是當地均價的4倍。新房建成前,村民還可以得到每月500元的租房補貼。
禁止放牧等于斷了世代養殖的傳統。為此,通榆縣與向海保護局組織30多名養殖大戶,免費到山東濰坊學習奶山羊圈養,對于有意向的養殖戶,資助建設標準化牧業小區,產出的羊奶供給當地的羊奶企業。以奶山羊每只2000元計算,每天產奶2.5公斤,一年可收入1500元,加上銷售羊羔利潤,當年就能回本。
隨著濕地恢復,人類活動減少,近兩年,向海保護區的遷徙鳥類明顯增多,到2020年,向海保護區計劃恢復林地12萬畝,恢復林地面積達到上世紀90年代水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