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1-12 20:18:11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余曉潔、毛振華)基礎理論研究不足,自主創新性成果缺乏;一些關鍵安全與應急技術裝備依賴進口;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和人才隊伍建設薄弱……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群眾對公共安全的期望尚有差距。
由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7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術年會11日至12日在京召開。來自高院和科研院所、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等的千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新時代推進公共安全科學技術系統化發展、促進構建安全保障型社會深入交流、凝聚共識。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驅動力,促進公共安全行業的發展和突破,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全面構架安全保障型社會。作為公共安全科技交流平臺,學會應進一步在技術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管理服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維澄結合北京冬奧會提出先進科技手段是保障冬奧安全運行的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聚焦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到2050年,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比重預計控制在50%以下,仍需25億至30億噸,煤炭將長期是我國主導能源?!懊禾抗I必須走智能、無人、安全開采的道路,由勞動密集型升級為技術密集型,力爭到2050年全面實現煤炭安全精準開采?!痹琳f。
年會特邀報告環節,專家學者就國家重點專項部署與管理、煤炭安全、軍民融合、科技冬奧等領域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熱點問題的新進展、新技術、新理念作精彩發言。此外,年會設置海洋安全、航空安全、石化安全等11個分會場,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2016年啟動的32個項目的負責人作專題報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