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網
2017-11-21 09:59:11
譚湘平帶著兒子在醫院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蔣格偉 攝
譚湘平一手端著臉盆,一手拿著尿不濕,來回踱步在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重癥監護室門口。他不時湊近監護室的玻璃門,瞇著眼睛瞄一眼躺在病床上的兒子軒軒(化名)。
與一周前澎湃新聞見到譚湘平情景不同的是,那時,他佝僂著身子,左手用一根麻繩牽著妻子,右手推著一輛破舊的兒童車,車里坐著僅兩歲的兒子軒軒。每經過一個垃圾堆,他都會駐足,然后上前在垃圾堆里搗鼓一番,試圖能找出一點能換錢的廢品來。
譚湘平是一個不幸的男人:因為妻子智障,兒子腦癱,他不得不辭了工地的工作。離開家鄉湖南湘潭湘鄉市,帶著妻兒到長沙。一家三口,租住在湘雅博愛醫院附近一間屋子里,面積不到15平方米。三年里,他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靠撿拾垃圾。
正在重癥監護室門口等候
11月13日上午11點50分,兒子軒軒身體突然抽搐,被緊急送往湘雅博愛醫院治療,花400多元后,治療無果。當日下午兩點,軒軒又被緊急送往湖南省人民醫院治療。
掛號前,譚湘平搜遍了全身,僅有11.5元,而掛號需要12.5元。譚湘平稍猶豫了下,然后把攥在手里的11.5元伸向了掛號窗口,希望里面的工作人員可以給他掛個號。最終,在志愿者的幫助下,掛號成功,軒軒做了檢查。譚湘平說,雖然很苦,但他不會放棄老婆和兒子軒軒的。
妻兒
譚湘平必須得撐起這個家,因為“一家人都得靠自己照顧。”
“也許是上輩子造了什么孽”,譚湘平說,父親前幾年中風,沒有了勞動能力;母親患有30多年的精神疾病,妻子智力有障礙,兒子又是腦癱。
一家三口
2014年,譚湘平與老鄉劉偉平相識后結婚,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結婚后,在與妻子相處了一段時間后,他才發現,這個比自己小12歲的女人智力有問題,并且有自殘傾向,“妻子在家里有時候會拿頭撞墻,對著我哭鬧,而且經常走丟。”
打擊接踵而至。2015年,兒子軒軒出生。生下來不久,他發現兒子“頭跟沒骨頭一樣,很軟,身上多處關節無法直立。”
根據隨后湘鄉市人民醫院與湘雅博愛醫院的檢查,軒軒被診斷為腦癱,當時醫生說,通過治療可以改善。
兒子軒軒(化名)
從此,譚湘平每周6天都要帶著孩子去湘雅博愛醫院做六個項目的康復治療,經過兩年多的堅持治療,“現在脖子可以撐起腦袋了。”
當問及“軒軒能不能開口說話”時,譚湘平說:“還是期待他好起來。”
澎湃新聞試著與譚湘平妻子劉偉平交流,“你喜歡你的孩子嗎?”
“喜歡!”她微笑著說。
“最喜歡孩子什么?”她愣住了,譚湘平過來解釋說:“你問的問題超出她智力范圍了。”
劉偉平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傻笑,眼神里透著迷茫。
父母親也是譚湘平的牽掛,在湘潭縣湘鄉老家,母親經常走丟。譚湘平打開手機,翻出母親的照片。
“我擔心她再次走丟,所以給她拍了一張照片。”譚湘平喃喃道。
15平方米的家
11月10日,澎湃新聞走進譚湘平15平方米的租賃房。
晚上7點,譚湘平上身穿著一件陳舊的灰色夾克,下身褲子略顯破舊,腳上的一雙布鞋,有洞。
38歲的譚湘平,個子不高,不喜歡說話,看上去,滿臉疲憊。只有主動和他交談的時候,他才會聊上幾句。他帶著記者來到住所,穿過一個綜合市場,巷道里很黑,沒有路燈。
一家三口拾荒
走到他家樓下時,看見一輛嬰兒手推車,上面堆了一些雜物。譚湘平指著手推車說,“這是與老鄉在醫院撿的一輛手推車。”
樓道很窄,很難想象譚湘平是如何同時抱著手推車和兒子下樓的。
穿過樓道就是譚湘平租來的家——位于湖南長沙縣星沙城西安置小區的一間包括衛生間在內15平米的二樓出租房。房租300元,按月支付。
房間里雜亂、充滿了壓迫感。
一張放著被子的小床,幾個小板凳,一張放著油鹽醬醋的桌子。桌子上有一個電磁爐,地下放著兩個電飯煲,其中一個,已經壞了。屋中放置一個小推車,衣柜放在小床的一側,旁邊堆滿了雜物。
愛心人士捐贈的被子
妻子劉偉平正側身坐在床上,眼神呆滯。看見有陌生人進來,她抬頭微笑了一下。
譚湘平調侃三口之家做飯艱難,“我們就在窗臺做飯”。
他走向前,將窗戶打開讓記者看,一邊將電磁爐放到上面,“因為上面掛了襪子,有水。所以我就把電磁爐拿了進來。”譚湘平說。
譚湘平所住的地方,也是全國腦癱兒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被稱為“腦癱村”。據當地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由于距醫院近,房租便宜,目前,至少有300多名腦癱病患者租住在這里。
澎湃新聞發現,在譚湘平租賃房對面,也是一戶腦癱家庭,他們同樣在窗臺上做飯。
窗臺做飯
鄰居何先生說:“譚湘平是一個很節儉的人。他很少買菜,很多時候是去附近的菜市場撿一些菜葉子做飯。”
“他很少向人訴說苦處。記得有一次。他家里沒米,沒有跟大家說,他就自己去商店里面賒了一包米。住在這里的人,很少訴苦,因為大家都為生活所逼,都很苦。”何先生說,譚湘平唯恐給他人添麻煩,少見求助于人。
“沒想過要放棄”
譚湘平目前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撿垃圾,一個月也就是三百多塊收入。
一家人的生活必需,每天開銷要二十塊左右。一天三餐就是一些炒青菜或者青菜煮湯,偶爾會買幾塊錢瘦肉,給孩子煮一些肉末。
“孩子不挑食。”譚湘平說,孩子給什么就吃什么。如果孩子剩下一些肉末,夫妻就吃剩下的。
家中的桌子
雖然生活充滿了不幸和艱辛,但在譚湘平說自己每天在感恩中度過,因為很多愛心人士惦記著他們。“家里很多的物品都是愛心人士捐贈的,例如衣服、玩具、廚房用具。”
譚湘平已經很久沒有買過衣服了,孩子身上穿的基本都是捐贈的衣服。譚湘平回憶道,去年給孩子買過一件很薄的衣服,結果今年穿就小了。他的臉上表現了一種無奈,并且說:“我不會買(小孩子)衣服。”
譚湘平擼起自己的袖子,指著袖口磨出的破洞說,“我這衣服穿了五年了,還很好。”
澎湃新聞注意到,他褲子的口袋和褲邊也已經磨破。妻子依舊坐在身旁,一言不發,只是偶爾抖抖腿。
譚湘平起身走向衣柜,從衣柜里面拿出一件玫紅色的呢子衣,這是他今年給妻子買的一件衣服。
妻子一人坐在家中
譚湘平拿著玫紅色衣服在妻子身邊比劃著,妻子抬頭看著譚湘平,微笑了起來。
面對眼前生活的艱辛,譚湘平說:“生活上有難處,撐不住了,但是沒想過要放棄。周圍還有那么多人(同樣在)堅持。”
撿垃圾
在小屋里談了約一個半小時,譚湘平面帶尷尬的說,我要出去“工作”了。他口中的工作,就是出去撿垃圾。
少了一個輪子的手推車
佝僂著身子,左手用一根麻繩牽著妻子,右手推著一輛破舊的兒童推車,里面坐著2歲的軒軒。每經過一個垃圾堆,他都會駐足,然后在堆里搗鼓一番,這是譚湘平每天的日常生活。
與別人不同的是,譚湘平是選擇每天晚上帶著妻子和孩子出去撿垃圾。
“早上的時候,一些環衛工人會撿一些垃圾,他們也需要生活。所以我會晚上出去撿垃圾。”譚湘平每天晚上七點多,都會帶著孩子和妻子出門撿垃圾。
他首先會將兒子連人帶車端下樓,然后在妻子的手腕上系一條布繩牽著走。
“我走得快,怕她跟不上我。”差不多晚上10點的時候,他會帶孩子和妻子回家,因為那時候,孩子要睡覺了。等孩子和妻子入睡后,他再次出門撿垃圾。
“他經常一個人凌晨兩點多才回來。”隔壁鄰居何先生告訴記者。
“有時候一天收入五六塊,好的話有十多塊錢,一個月可以掙三百元左右。”譚湘平說,撿垃圾是一家人主要的經濟來源。
僅僅依靠撿垃圾,一個月收入只有三百元,顯然不夠。
“如果沒有愛心人士的幫助,我很難堅持到今天。”譚湘平數次提及,“真的特別感謝丫丫媽媽,是我們這個小家長期的守護神”。
譚湘平口中的“丫丫媽媽”,是幫助他們的義工彭望平女士。
收到愛心人士籌集的善款
彭望平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是去年開始幫助譚湘平一家人的,經常送油米和衣服。”
彭望平說,除了自己之外,其他愛心人士也經常前來援助。
在彭望平眼中,譚湘平是一個老實而有責任心的人,“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直沒有放棄,而且都很有耐心,這讓我很感動。”
掛號
軒軒病情突然發作,讓一直默默堅持的譚湘平不知所措。
11月13日上午11點50分,軒軒身體突發抽搐被送往湘雅博愛醫院治療,花了四百多元后,治療無果。當日下午兩點,軒軒又被緊急送往湖南省人民醫院治療。
在掛號前,譚湘平身上僅有11.5元錢,而掛一個號需要12.5元。差一元錢,譚湘平猶豫了下,他還是鼓足了勇氣,把攥在手里的11.5元錢伸向掛號窗口,希望里面的工作人員給他掛個號。
最后在彭望平幫助下,軒軒掛了號,做了檢查。
醫生告訴譚湘平,軒軒需要馬上轉院,住重癥監護室進行治療,大概需要花費一萬多。
這對譚湘平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身無分文的他,不知拿什么讓孩子轉院接受治療。
聽到這個消息后,彭望平在朋友圈里發起籌集善款,為軒軒籌集治療費用。
截至11月14日凌晨0點47分,共籌集12051.72元。這些善款是由彭望平的朋友以及愛心人士捐贈的,“有捐五塊的、十塊的,還有捐幾百的、一千的”,彭望平拿著登記捐款數額的本子告訴澎湃新聞。
目前,軒軒轉院至湖南省兒童醫院,14日中午,已住進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
譚湘平日常背的書包
譚湘平說,從14日中午入住醫院起,他已交了5000元押金,到15日中午,窗口顯示已欠住院費300元,花費近7000元。
11月15日,軒軒這次發病被確診患有癲癇,仍在重癥監護室。譚湘平說,“我不會放棄老婆和軒軒的。”
(原標題:男子蝸居“腦癱村”撿垃圾養活智障妻與腦癱兒:我不會放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