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2-01 15:43:12
新華社貴陽12月1日電 題:第一書記和他的椪柑生意經
新華社記者潘德鑫、楊洪濤
秋末冬初,貴州省錦屏縣敦寨鎮龍池村的水泥路上比往年熱鬧了不少,往外運椪柑的大小車輛絡繹不絕。
龍池村是傳統的水果產業大村,椪柑、臍橙、金秋梨等水果種植面積有4600余畝,80%以上的村民掌握水果種植技術。但前些年,村民的日子并不富裕,寧愿外出務工,也不愿在家種水果。
“以前,價格上不去,種多少虧多少。”龍池村村支書龍立華告訴記者,由于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信息閉塞,果農們沒有多少銷售門路,除了少部分就地零賣,大部分是坐等外地客商來收購,價格被壓得很低。
“往年1斤最多只能賣到8毛,多數是5毛左右,一年到頭賺不到幾個錢。”龍池村的貧困戶龍留生說,去年突然漲到了每斤1塊1,今年價格更好,1斤能賣到1塊4。
2年多時間,收購價增加了近2倍,還不愁賣。村民們說,這得益于村里來了位“楊書記”。
村民說的“楊書記”,就是2015年9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總行派駐到龍池村的第一書記楊端明。
“村里有基地、有產業、有技術,為啥就富不起來?”這是楊端明駐村后想弄清的第一個問題。
走村入戶深入調研后,他意識到:水果“銷路”決定著幫扶“出路”,必須盡快打破外來果商惡意壓價的壟斷格局,建立能讓果農獲益的“新秩序”。
建立“新秩序”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銷售渠道。楊端明和村干部很快達成共識:利用他“從北京來的”優勢,讓村里的水果走出縣門,進入北京市場。
2015年12月23日,一輛滿載椪柑的貨車從龍池村委會出發,直運北京,楊端明被委以“押車員”和“銷售員”重任。
30多噸椪柑很快就銷售一空,除去成本,凈收5萬元。心里有了底,楊端明隨后引進龍頭企業,陸續打開了上海、南京等地的市場。
“村里的椪柑品質好,城里人喜歡,不怕賣不出去。”為增加柑農收入,楊端明在2016年開始了第二步計劃:注冊商標,打造品牌,提高收購價。
2016年,楊端明嘗試將村里椪柑的收購價提到1塊1。超過1塊錢,算得上10多年來的“天價”了。柑農們想不到,以前壓價的果商也沒想到。
柑農紛紛把自家最好的椪柑賣給楊端明引進的龍頭公司,而以前賺得“盆滿缽滿”外地果商大多“悻悻而歸”。
這下,楊端明把不少外地果商“得罪”了,有的還揚言說要寫舉報信告他“擾亂市場秩序”。
舉報最后不了了之,因為事實擺在那兒:市場的歡迎度,證明龍池村的椪柑值這個價;柑農們的笑臉,也證明他們喜歡現在的“新秩序”。
如今,為了收購到品質上乘的椪柑,外地來的果商也要“隨行就市”。
為把產業做強,楊端明組織村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把村里98戶貧困戶全部入股到合作社。他還利用總行的幫扶資金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環保水果冷庫,為龍池村乃至整個敦寨鎮的果蔬保鮮、儲藏運輸提供了保障。
“有楊書記在,沒啥好擔心的,大膽種。”龍留生承包的10畝椪柑,今年能收3萬多斤。他說,如果有地,還想繼續擴大規模。
2016年,龍池村的水果銷售額達到16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也達到了50多萬元,曾經“不愿種”的果林已成為村民們的“聚寶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