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17-12-10 14:53:12
今天,
請允許為這樣一位老人,
發布一條消息。
這是一則沉痛的消息:
國防科技大學原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激光陀螺研究所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同志
因病于12月6日中午12時逝世,
享年89歲。
連日來,
高院士去世的消息在軍事圈已刷屏。
但是,還有更多人不認識這位先生。
今天,小新要說說他的故事——
他常年穿一身綠色作訓服、
一雙解放鞋。
偶爾和校長閑聊幾句,
也全是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國防科大校園里,
不知道他身份的同學看他第一眼的感覺
便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老頭”。
很難想象,
這樣一位老人,
領銜造出中國第一個環形激光器,
填補了我國激光領域的7項空白。
從教60多年,
他培養的很多學生成為了將軍,
或激光領域的知名專家,
而他一直樂于做一名
普通的研究工作人員。
也許很多人并不清楚高伯龍院士
所從事的職業。
在這里,
不得不提到一所院校
和一位大國脊梁。
這所院校就是哈軍工,
而這位大國脊梁就是錢學森。
1954年,
由于工作需要,
年輕的俊才高伯龍被選調到哈軍工任教,
這位195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的高材生
一頭扎進物理教研室,
在他鐘愛的理論物理世界中遨游。
上世紀60年代初,
美國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
和第一臺氦氖紅光激光器,
引發了世界光學領域的一場革命。
把激光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設想,
更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
世界各國科學家的普遍關注,
并紛紛開始進行“環形激光器”的研制工作。
1971年,在錢學森建議下,
國防科技大學成立了激光研究實驗室,
并調入高伯龍從事相關研究。
1975年以后,
高伯龍將主要時間和精力
投入激光陀螺研制工程。
激光陀螺又叫環形激光器,
不掌握這項高精尖武器,
就沒有精確制導武器,
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么多
引以為豪的戰機導彈!
資料圖:國內一家企業生產的民用三軸激光陀螺儀。來源:中國科學報
科研成就
1978年,
高伯龍與他的團隊制成
第一代實驗室原理樣機。
1984年初,
他提出了進一步發展
工程化的某型環形激光器的新設想。
1993年初,
他在幾個月之內
交出工程化的新型樣機。
在此期間,
他還率領技術人員研制成功了
全內腔綠色氦氖激光器,
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后
第三個掌握這種制造技術的國家。
他的“拼命”
高伯龍已是耄耋之年
但他卻一直奮戰在科研一線。
2008年,那場全國周知的大雪
也襲擊了他所在的地區——長沙。
由于電力供應緊張,
實驗室只有晚上才會供電,
高伯龍為了工作,
白天睡覺,晚上做實驗。
對于已經80歲高齡的老人來說,
這完全屬于消耗健康的倒時差工作。
“那段時間,校園里積雪很深,
高老師穿著解放鞋小心翼翼地走著,
堅持每晚到實驗室來觀察數據、指導試驗,
而且總要一直工作到清晨停電后,
才步履蹣跚地回家。”
這是高伯龍的博士生回憶起來的情景。
1990年,高伯龍(右二)在指導博士生工作。來源:中國科學報
學生印象
高伯龍在學生中留下的印象
與他的優秀科研可以齊名:
勤儉節約,
吃剩的米飯一定要打包!
認真嚴謹,
學生寫的論文,
厚至百頁,
也一定要細細推敲審閱!
從不搶功,
學生寫的論文無論他修改了多少,
也不會署上自己的名字!
仗義執言,
眼里只有科學與真理,
任何人都休想讓他說出違心之言!
但是,
就在2017年12月6日,
這位“不起眼的小老頭”
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戰爭年代,
大國脊梁和英雄們,
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安康,
前赴后繼、勇往直前,
披荊斬棘、鞠躬盡瘁,
在歷史的天空
奏響了一部部蕩氣回腸的英雄樂章!
和平時期,
以高伯龍院士為代表的大國脊梁們,
執著堅守,癡心科研,
始終以國家需要為需要,
以國家利益為利益。
有了他們,
我們這個國家
才有了挺直脊梁的精氣神!
高老曾說:
“外國有的、先進的,
我們要跟蹤,將來要有;
但并不是說外國沒有的我們不許有。”
今天,讓我們沉痛悼念高伯龍院士,
高老,一路走好!
今天,讓我們向無數個真正的國家脊梁致敬!
致敬!致敬!(中國青年網,綜合三劍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