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2-17 16:03:12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 張雅詩 李濱彬)香港中文大學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劉云輝及其團隊賦予機器人“視覺”,應用于搬運叉車上,并于兩年前創業,成功引資超過1500萬港元。劉云輝日前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預計公司明年營業額將要比今年翻十倍,他認為技術轉移的成功關鍵在于找到產業點和突破口。
做“接地氣”的智能機器人
當大家將目光都集中于智能私家車、期待著無人駕駛何時能正式在大街上出現時,從事移動機器人、視覺導航技術研究多年的劉云輝卻沒有追趕這股熱潮。“研發智能私家車的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其應用在短期內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所以我們做工業車輛。”他和團隊在當中找到一個突破口,就是叉車。
“我們做機器人做久了,總得要把技術用起來,找一個突破點。”劉云輝表示,他們團隊經過分析,發現在物流行業,叉車的使用量很高,而開叉車工作比較辛苦,愿意干這活的人少,因此叉車司機工資不斷上漲。于是,他們決定創業,開了第一家公司,要把研發成果應用于這個方面。他認為,做智能機器人就是要“接地氣”,要以需求為導向。
劉云輝與團隊研發出“視覺導航智慧搬運機器人系統”,以工業相機作為感測器,通過捕獲和分析機器人運動過程中的視覺特征,對機器人進行自主定位、運動控制以及障礙物躲避,從而實現工廠或倉庫貨物的自動搬運,以智慧搬運機器人替代人力。劉云輝表示,很多投資者都看前景和潛力,他們公司在第一輪引資過程中,遇到有投資商專門尋找叉車方面的新技術,于是雙方一拍即合。
讓智能機器人助力醫療手術
除了工業車,劉云輝團隊也將機器人技術應用于醫療領域。走進位于港中大校園的天石機器人研究所,記者看見許多臺機器和醫療器材模型,包括一個智能操縱內窺鏡系統,以及用于輔助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的機器人。
“很多輔助的工作,通過機器人來做,效率和效果都比較好。我們利用這系統在沙田威爾斯醫院已做了6例切除子宮手術。”劉云輝說,女性患有子宮肌瘤而要切除子宮的病例在香港和內地都很普遍,他們跟內地醫院也在合作。另外,他們團隊12月開始在香港利用機器人系統替病人做鼻腔手術。
“目前手術全面自動化還有難度,例如手術場景怎么識別、手術如何規劃等,這是很復雜的。”劉云輝表示,人類的智能程度要通過計算機仿真是非常難的,現實世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人類會綜合很多情況來作判斷,但這對計算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不用太擔心機器人會代替人類。
香港科研需要和深圳優勢互補
說起創業,劉云輝認為,目前香港的創科氛圍非常好,所以他很鼓勵學生創業,甚至放遠眼光,嘗試到深圳發展。
“香港‘再工業化’會有一定難度,較理想的是在香港做尖端基礎研發,建立研發總部,然后將產品化放在廣東、深圳做。”劉云輝認為,香港在創科方面還得跟深圳合作,因為一來香港土地貴,另外是中端人才不夠,這都需要跟深圳互相配合,優勢互補。
他和學生已開了兩家公司,包括兩年前在港成立的“未來機器人”,以及今年5月在深圳成立的“深慧視”,主要將機器人和視覺結合的技術產業化。
劉云輝坦言,目前深圳的創業環境比較理想,尤其當地政府非常積極吸引人才,例如推出“孔雀計劃”等,提供豐厚的免稅獎金,香港在留住人才的機制上面還要下功夫。
他也強調,香港也有很多優勢,比如知識產權保護、高端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做得很好。“香港在機器人、醫療和人工智能方面有優勢,我們想把這三方面結合起來。”劉云輝說,機器人是一個操作工具,作判斷需要人工智能,而醫療由需求推動。“我們以應用驅動基礎技術,這是跨學科的合作。香港需要結合跨學科人才,把高端基礎研究做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