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18-01-15 09:41:01
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大學生的求職旺季。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少大學生選擇了海投戰術,在網絡上頻繁投遞自己的簡歷。可是您知道嗎?在電腦另一端等待他們的,很可能并不是用人單位的垂青,而是精心設計的圈套。近日,多名求職大學生向記者反映,一場面試后,他們工作沒找到,反而給招聘公司倒交了不少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幾個月前,求職者小李在求職網站上,看到一家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優厚的待遇讓小李有些心動,結果面試之后,不僅沒有得到想要的工作,還向這家公司交了將近兩萬塊錢。
記者:他們為什么收你錢啊?
求職者 小李:就說因為沒有什么工作經驗,要進行一個崗前的培訓,但是這個崗前培訓是需要有學費的。
對不熟悉業務的新員工進行必要的培訓,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卻很少有還要收學費的。為了體現公司的正規,這家公司還拿出了一份合同,要求小李簽署。
這就是公司要求簽署的合同,是一份“崗前孵化”協議,其中寫明,公司“對大學生及優秀社會人員組織技能培養”,提供“系統的網絡課程”,培訓學費18800元。
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在這份協議中,求職者簽名的身份并不是員工,而變成了學員,這家公司的身份也從用人單位變成了培訓機構。也就是說,求職者和這家公司簽訂的只是一個培訓合同,并不是雇傭關系合同。
交了高額的所謂崗前培訓費,結果培訓完成了,公司卻不要他們。于是小李再次找到了這家公司。沒想到,這個時候,公司的工作人員閉口不談招聘工作的事,只是反復告訴她,想要回培訓費,沒門。
包就業高薪酬?求職陷阱套路深
用人單位,一下子變身成了“培訓機構”,“崗前培訓”變成了“收費課程”。短時間內上演了如此反轉,那么這家所謂的科技公司,究竟在從事怎樣的業務?又是什么樣的誘惑讓求職者紛紛參加了培訓呢?
一位求職者告訴記者,面試時這家公司聲稱,能在培訓后包他們找到工作:要么直接來這家公司,要么被送進其他公司。還愿意把“保證就業”、“月薪不低于8000元”寫進合同里。找工作心切的他們,就簽了合同。為了了解更多情況,記者決定跟隨一位求職者再次前往這家公司。
對于公司用招聘信息招攬學員,來搞培訓,這位工作人員并不否認。但是他們并不認為這有什么問題,原因是公司的確能幫求職者解決就業難題,眼前的這些求職者找不到工作只是極個別的情況。
求職者小李:就這樣問你們吧,通過你們公司你給多少學生解決了就業呢?
工作人員:我知道的,目前趙森、蘇某……
事實真的如此嗎?記者聯系到這位工作人員所說的找到了工作的“趙森”。
記者:你的工作是他們幫你找的嗎?
趙森:我可以說他們這個是一派胡言,根本就沒有替我們找任何工作。全是我們自己去網上投簡歷。尋求幫助他們就一句話,我們已經給你推薦了,你等著就行,無限期地拖著。
而這家公司工作人員提及的另外一位已經就業的蘇某,也矢口否認公司幫她找了工作。
沒錢也能培訓 求職者莫名背負貸款
科技公司做起了培訓業務,承諾的“包就業”又被學員接連否認。正當這家公司飽受質疑之時,另一個爭議又開始發酵。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的記者發現,為了讓這些還沒完全踏上社會的大學生,能交得起將近兩萬元的培訓費,這家公司甚至打起了貸款的主意。
提到如何交款,這些求職者向記者展示了他們手機中的一款叫做“宜學貸”的軟件,按照這家公司的要求,他們就是在這款軟件上貸款,交的培訓費。
記者看到,在軟件上,趙森選擇的貸款18800元,收款方是培訓的凡德公司,目前需要償還本息約22000元。沒有找到工作,根本談不上“從工資”里扣錢,這些求職者每個月都要自掏腰包,償還貸款。
記者嘗試下載了這款軟件。這是一款面向教育機構和個人推出的軟件,幫助學生解決資金壓力。而這款產品的特色就是:在職、在校及無業人員均可申請,只需要身份證、銀行卡就可以在線申請。
那么,一旦個人跟教育機構發生糾紛,軟件方是否可以終止貸款?記者跟隨一位求職者來到了這家貸款機構。
求職者李某:我們覺得他們(培訓機構)是有欺騙的,想問一下這個事情怎么處理?
宜學貸工作人員:不能因為您和培訓機構的糾紛拒絕還款。這個還款是跟你們個人征信掛鉤的,有逾期什么的,將來你們都會受影響。
這里的工作人員表示,軟件僅僅是一個連接起培訓機構和學員的橋梁,并不承擔任何責任,在使用服務協議當中,記者看到這樣的條款:課程培訓質量與本公司無關,需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履行按時還款義務。但與此同時,貸款機構與培訓機構也的確存在合作關系。
宜學貸工作人員:因為現在我們去做這個這個模式的話,我們從中間也是有資金服務費能拿到,就是肯定也是會有一個利益關系。
辦貸款交培訓費 “培訓貸”防不勝防
?應聘不成,憑空多出了三四千元的利息。雖然這樣的騙術并不高明,但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卻頻頻上當,為什么這些年輕人會輕易落入培訓招聘的圈套呢?在北京通州的一個面試現場,我們的鏡頭記錄下了整個過程。
北京浩特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北京通州。得知這家公司的求職者也遭遇了培訓貸之后,記者聯系到了其中一位求職者,一同進入了面試現場。
在這位面試官的描述中他們公司大有可為。簡單交談后,她給求職者開了一張實訓的試崗通知單。但是對于這個實訓到底是實習還是培訓,她卻避而不談。
第二天一大早,記者跟隨求職者再次來到北京通州的這家互聯網公司。今天的面試官是負責實訓的項目經理。她告訴求職者,這個實訓沒有工資,但只要正式入職,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北京浩特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經理:想學個美發美甲還得半年一年當學徒沒有薪資,所以說先苦后甜了,兩到三個月之后我們正式工作,那我們的薪資呢,達到一個半年的話,你6到8K是沒有問題的,那么一年以上的話達到市場的標準,市場的標準薪資是8K到10K。
可不一會兒,項目經理就話鋒一轉,大談培養人才給公司帶來的煩惱,向求職者提出了收費。
北京浩特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經理:我就給你培養這些人,培養完以后,公司還沒等怎么用就都跳槽了。所以說這樣一來的話,公司損失會很大,那老板你要老板和咱換位思考一下,你要是老板肯定也是不愿意的,對吧?后期呢,我們也有一個技術服務返還的一個(費用)。防止咱們后期就是說老是跳槽,這種損失太大。
對于這筆費用,項目經理沒有描述成培訓費,而是換了一個委婉的名詞“技術服務返還費”。緊接著,項目經理就讓求職者下載一款名叫“課棧”的手機APP。
在項目經理的描述中,這款APP只是為了分期把錢轉賬給公司。可是打開這個APP的官網就會發現,它其實就是一個為學生提供無擔保、無抵押的學費貸款服務的平臺。但是項目經理卻一再否認辦貸款交培訓費的事實。
教會求職者注冊貸款APP后,這位項目經理拿來了一份孵化協議,希望求職者當天就立即簽署。
項目經理:就是說咱們(培訓學費)總共是22800。
記者:兩萬多呀?
項目經理:這還多嗎?關于互聯網這是最少的了。
多種“套路貸”頻發 如何監管?
近年來,一大批套路貸款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美容貸、整形貸層出不窮。而套路的背后都離不開這些在網絡上放款的小額貸款公司。那么,針對越來越多的貸款陷阱,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應當如何監管?放款行為又應如何規范呢?
長期研究網絡金融的胡濱,在了解了記者采訪的案例之后,告訴記者,新出現的“培訓貸”其實就是過去校園貸的最新變種,在2016年監管部門叫停網貸公司的校園貸之后,教育類貸款平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胡濱看了這些“培訓貸”公司的貸款流程之后,一下子提出三個疑問:有沒有對借款需求的審核?有沒有嚴格履行這樣一個貸款的審核,盡職調查程序?對貸款的個人信用評價有沒有調查清楚?
而對于這些宣傳“極速”“一小時到賬”的網貸公司來說,顯然有些困難。2017年12月,針對網絡小貸的監管文件正式下發,文件(《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明確表示:“嚴格網絡小額貸款資質審批,規范網絡小額貸款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和取締非法經營網絡小額貸款的機構。”
培訓貸的利率一般較高,為了高額利潤,貸款平臺愿意鋌而走險,由此帶來的危害和風險則需要培訓學員甚至全社會一起買單。而這些層出不窮的“金融亂象”可能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監管。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胡濱: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所提到,通過行為監管的方式來打擊各種類似的金融亂象。既要我們從對于貸款公司的小貸公司的監管方面加強監管,同時要從工商管理,虛假廣告宣傳市場秩序等方面,采取一種綜合執法的方式來抑制這種非法的這種貸款亂象的出現。(央視記者 張藝瑾)
原標題:記者調查丨求職路上的“套路貸”:應聘不成 求職者莫名背負貸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