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18-03-15 08:32:03
長征十一號火箭 你為啥從海上出發
本報記者 房琳琳
兩會前夕,科技日報刊發的一條消息引起航天愛好者的廣泛關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制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將在今年執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
海上發射火箭是什么套路?有哪些優勢是陸基發射不可替代的?面對國際海上發射先行者,我國的海射火箭如何續寫歷史?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3月12日采訪了高端裝備領域投資人雷凱。曾任火箭總體設計專家的他,對我國火箭發展歷程有著深入而系統的了解。
海上發射優勢何在
一般而言,運載火箭從陸地發射場升空。我國酒泉發射場、太原發射場、西昌發射場和文昌發射場都建在陸地上,國外的拜科努爾、東方、卡納維拉爾角和庫魯等著名發射場也是陸地發射場。
為什么要在海上平臺發射火箭?相對于陸地發射場有哪些優勢?雷凱給出幾條理由:
首先,能有效降低火箭發射成本。海上發射地點可以盡可能靠近赤道,或者直接從赤道以0°傾角,將運載火箭發射到赤道垂直上空的地球靜止軌道。如此一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的推力,減少火箭升空所需燃料,進而增加火箭的運載能力。“綜合下來,可以有效降低發射的單位成本。”
其次,海上發射平臺有利于簡化測控方案。“此前火箭從陸地發射場升空后,測控信號的發送和收取需要‘翻山越嶺’,而在海上發射,無遮擋的海平面,非常有利于快速、準確進行測控信號的傳輸和使用。”
再次,海上回收落區對人類影響較小。陸地發射場本身是固定的,發射后的火箭殘骸即便考慮落在渺無人煙的區域,但仍難免存在誤差。而海上發射火箭可遠離人口稠密區,火箭發射后,助推器及第1、2級殘骸可直接落入海中,不會殃及平民或地面設施。“火箭殘骸的落點控制及相應的安全性會得到提高。”
最后,海上發射的運營成本相對較少。建設陸地發射場需要支付土地征用費,此外,無可避免地需要開發地面基礎設施和配套,比如道路交通、能源供給、酒店、學校和醫院等。海上平臺減少了這些外圍成本,“即便需要建造海上平臺和接駁船等,但相對而言費用會少一些。”雷凱說。
自主創新“牛”在哪兒
業內人士介紹,2018年,我國將執行4次陸上發射和1次海上發射。其中,海上發射將是我國運載火箭的海上“首秀”,其強大的快速響應能力和相對低廉的價格,在商業航天領域內,可以向市場提供更完善到位的服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官微發布信息稱,我國海上發射平臺將面向全球開展這項商業服務。
近幾年來,近赤道、低軌道傾角衛星的發射需求日趨旺盛,北緯5°甚至更小傾角軌道衛星的海上發射將滿足這種需求,同時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火箭進入空間能力,增強發射適應性。
據介紹,我國擬用于首次海上發射的長征十一號火箭及海上發射平臺,是完全自主創新的設計,具有較強的安全性和靈活性。“這體現在,火箭使用的是固體推進劑,在運送到發射平臺之前就能完成燃料添加和封裝。滿足了‘海上發射前測試工作越便捷越好’的基本原則。”雷凱說。
最理想的發射海域怎么選
資料顯示,長征十一號火箭作為四級固體小型運載火箭,目前可把350千克有效載荷送入700千米高度太陽同步軌道,低軌運載能力為700千克,經過適當改進,今后還能進一步提高運載能力。而即將亮相的中國火箭海上發射平臺,將由萬噸級巨型貨輪改造而成。
“當然,在海上發射火箭也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如容易受到含海鹽空氣的侵蝕,且海上多雨和臺風,天氣情況復雜。”雷凱補充道,這對火箭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和測試工作盡可能簡捷以外,還要能在發射時,解決發射點基準、海射平臺晃動等一系列陸地發射所沒有的新問題。
對于未來海上發射位置的選擇,雷凱分析說,靠近赤道的海域是比較理想的,發射低傾角衛星時能夠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提高運載能力,同時赤道附近不會受臺風干擾,“結合航道等因素,不排除在公海選擇發射地點的可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