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3-26 10:54:03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
許可證,“減肥”增活力(產經觀察·中國制造迎來品質革命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環境、釋放活力的政策措施,企業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當前,如何進一步激發制造業企業提質增效的動力?如何盡快補上短板、全面提升品質?如何順應產業變革之勢,打造中國制造升級版?這既是推動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關鍵環節,也是制造業企業開啟高質量發展亟須破解的課題。從今天起,本版推出“中國制造迎來品質革命”系列報道,聚焦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新進程。
——編 者
“過去蓄電池類別下面包含了儲能用、摩托車用、電動助力車用等十來個單元,企業想開發生產一個新單元,就得單獨申請一次生產許可證,等發證下來至少得6個月,很可能就錯過市場機遇。去年取消了蓄電池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后,企業有更多精力投入技術創新,推動轉型升級了。”天能集團項目與知識產權部員工談志農告訴記者。
去年,我國取消和下放一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簡化審批程序,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減至38類,蓄電池便是取消的產品類別之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
許可證“瘦身”空間不小
同一條冰箱生產線,小冰箱只需產品認證,大冰箱卻要有許可證才能生產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是其啟動運營的重要前置條件。沒有許可證,別說產品投放市場,開動生產線就不合規。
然而,在很多制造業企業看來,這個許可證有必要大力壓減。
“我們已經呼吁好多年,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安徽一家冰箱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冰箱產品長期存在一種產品兩種準入制度的現象,同一條生產線,生產工藝和材料沒有本質差別,有效容積500立升以下的冰箱(簡稱“小冰箱”)進行3C認證,500立升以上的冰箱(簡稱“大冰箱”)要申請生產許可證。
根據中怡康線下市場監測數據,2017年大冰箱零售額份額已達到35.09%,并且近5年呈逐漸上升趨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家里有一個冰箱就很不錯了,基本都是小容積,但現在500立升以上的家用冰箱越來越常見,矛盾也就出來了。”該冰箱企業負責人說,兩種準入制度,企業管理要兩套體系,檢測也要弄兩套,增加不少負擔,然而大小冰箱又要接受統一的能效標識管理,企業感覺無所適從。“據我了解,一些同行干脆就不開發大冰箱了,還有的是生產500立升以上但把容積標小。”
“2009年以來,我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過這一問題,希望盡早廢除大冰箱生產許可證,實行冰箱產品一個準入制度,大冰箱最好跟隨大多數產品轉為3C認證,這也和國際通行做法一致。”中國家電協會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工業生產許可證制度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確立。“它屬于行政許可項目,由政府部門發證并監管,是針對生產企業,依法授予許可生產該項產品的憑證的行政許可。”國家認監委認證監管部副主任王昆介紹。當時市場經濟剛剛興起,出現了不少生產設備不達標、產品質量低劣的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出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許可證制度的弊端也逐漸凸顯:一些產品質量穩定、行業自律程度高,前置審批不利于活力釋放;審核周期過長,有時企業要派人一趟趟跑部門;多個部門存在重復許可問題……改革呼聲高漲。
近年來,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不斷深入:管理目錄進一步壓縮,從5年前的61類壓減至38類;審批程序更加簡化,企業獲證時間從5年前的60個工作日壓縮至最快當場取證;停止征收生產許可證審查費用和發證檢驗費用,每年可為企業減負近1.5億元。一項項改革降低了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為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添了不少力,但企業仍然期待,壓減的范圍更大、力度更大。
放得下還要管得好
該放的權要放,該承擔的責任也不可推托
去年召開的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強調,除涉及安全、環保事項外,凡是技術工藝成熟、通過市場機制和事中事后監管能保證質量安全的產品,一律取消生產許可;對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通過認證能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律轉為認證。對管理目的相同或類似的不同部門許可事項,要加快清理合并。
許可證少了,企業負擔小了,但擔心隨之而來。企業擔心,會出現推諉扯皮、變相許可等問題嗎?消費者擔心,前期審批沒了,產品質量如何保證?一些部門會不會認為權力少了、擔子輕了,做甩手掌柜?“應當明確,許可證‘減肥’,絕不代表政府和企業的責任減輕,該放的權要放,該承擔的責任也不可推托。”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
放得下還要管得好。“放開事前審批,對事中事后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雙隨機、一公開’的抽查方式就很有必要,要擴大抽查覆蓋面、增加抽查頻次和品種,消除監管套利現象;對于已頒發的許可證,事中事后監管如發現不符合要求,要及時依法撤銷。通過公平的‘管’保障更大程度的‘放’。”劉俊海認為。“現在監管嚴了,企業也不敢隨便亂來。過去還能估摸著監管部門什么時候來查,承檢機構也比較熟悉,現在抽查都是隨機抽取和匹配,就算想尋個方便也不知道找誰。”浙江一家企業負責人說。
放得下還要轉得了。去年,電熱毯、助力車、摩托車乘員頭盔等3類產品由工業生產許可證轉為實施3C認證管理。有企業擔心,3C認證會不會成了“變相許可”,戴市場帽子收企業票子?許可與認證制度能否順利轉換銜接?“這次轉的3類產品都屬于大眾消費品,實施3C認證管理符合WTO原則、與國際通行合格評定管理制度接軌,例如電熱毯納入3C認證后可以促進國際互認,擴大產品出口。”王昆介紹,國家認監委已要求指定認證、檢測機構在認證過程中,全面承認相關產品許可證檢測、審查結果,減免認證檢測收費,穩妥做好轉認證工作。“為了避免變相許可,我們還將進一步打破認證市場壟斷,擴大認證機構指定范圍,讓企業有充分的自主選擇認證機構權利;針對一些檢測認證活動不規范現象,集中排查問題,逐一整改落實,并向社會公布查處結果。”
放得下還要接得住。1月15日起,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一企一證”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實施。2月初,江西理文化工公司就拿到了江西省質監局頒發的首張“一企一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以前我們危險化學品有機產品、無機產品和氯堿產品有三本許可證,增加不同類別里的單元,還得分開來審查,送檢等也很麻煩。通過改革,變成一次申請、一并審查、一次發證,確實方便了。”該公司品質管理部經理彭于輝說。“去年下放給省質監部門的8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權限,我們已全部委托給企業所在地的設區市局和省直管試點縣(市)局辦理,以減少審批層級、方便企業就近辦理。”江西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最終有助于提升品質
有利于鼓勵企業研發新技術、新工藝,市場產品種類將更加豐富
“放出活力、管出公平了,但真正要提升產品質量,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治本之道還在于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劉俊海認為,一方面要通過懲罰性賠償制度,讓違法企業的違法成本高于違法收益,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公平現象;另一方面,要激活公益訴訟制度,切實扭轉消費者為了“追回一只雞,得殺一頭牛”的尷尬現象。“發達國家一般只有認證制度,沒有許可證制度。從他們的經驗看,就是要推進懲罰性賠償制度讓企業不敢以身試法,形成高壓態勢。”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鄧績認為,要建立完善的責任制度,讓產品質量問題可追溯到具體環節,“比如出了問題,能快速弄清楚是哪個批次、哪個生產過程的責任”。
專家們談道,打造質量強國必須打造消費者友好型的協同共治體系。比如應該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管作用,“現在行業協會不少,但有些是當一天和尚一天鐘都不敲,每年開個年會就什么都不管了,這種占山為王的協會不能再要。”劉俊海認為,與此同時,該賦予行業協會的權限和職責也應該賦予,讓他們既能和政府協商,又能對企業進行監管和服務,這樣才能形成無縫銜接、良性互動的協同共治體系。
鄧績認為,目前來看,我國的質量信用評價還要加強,“現在我們也有企業信息公示系統,輕則納入經營異常名錄,重則納入‘黑名單’,讓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此外,還應該支持和鼓勵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探索開展基于行業自律的質量保障能力評價。”
對于下一步改革動作,記者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會議上獲悉,對于繼續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38類產品,將進行深入的質量風險評估,再取消、下放一批產品,壓縮生產許可發證的層級,原則上不再設立規格型號;大幅刪減企業申報中的“繁文縟節”,擴大試行簡化審批程序的地區范圍和產品范圍,逐步推行申報材料“一單一書一照一報告”制;選取部分地區開展證后監管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證后監管與質量信用監管相結合的新模式等。
“大幅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有利于鼓勵企業研發新技術、新工藝,市場產品種類將更加豐富,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正在到來。”劉俊海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