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04-13 22:42:04
澧縣一中校園內的蔣翊武銅像。資料照片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寬闊的翊武大道橫貫湖南澧縣縣城,路過翊武劇院,走進翊武公園,祭奠英烈的人們將一枝枝鮮花放于紅色花崗巖雕像前。澧縣一中校園里,莘莘學子立于蔣翊武的銅像前沉思懷念。
蔣翊武是我國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動家、辛亥武昌首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1885年,他誕生于澧陽城一個勞動者家庭。5歲時于塾校澧蘭書屋發蒙,14歲成為國學功底深厚的學子,欲報考長沙時務學堂,因戊戌變法失敗未果。少年時期,常與好友以詩文相會、議論時政。當他閱讀了黃宗羲、王夫之倡導民族主義的著作,反對清朝統治的思想在他心中生根。面對科考機會,他斷然拒絕。他斥道:“奴隸功名,要它何用?”
1904年,黃興策劃長沙起義。蔣翊武積極參與密謀,并加入華興會,配合華興會副會長宋教仁在常德集結力量,以謀響應。不料事泄失敗,蔣翊武被開除學籍。
1911年10月9日凌晨,蔣翊武由岳州駐防地趕回武昌小朝街總指揮部,立即商議部署兩湖革命軍起義事宜。因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參謀部駐地趕制炸彈失事,機關遭到俄租界的巡捕破壞,起義名單等落入俄巡捕之手。蔣翊武立即以總司令身份下達起義命令:約定當晚12時整,以南湖炮隊鳴炮為號,城內外各軍一齊行動。
當晚,小朝街總指揮部遭到破壞,蔣翊武等人被捕。蔣翊武因蓄有長辮,身穿長衫,機智脫險。10日天亮,蔣翊武即派人潛入各標營傳令:起義改在當天夜間,依照9日原令的程序執行,以爭死生于須臾。10月10日晚8時,工程營在營代表熊秉坤的帶領下打響了首義第一槍,各路起義勇士紛紛響應。自此,武昌首義成功。蔣翊武聲名大振。
1913年8月29日,蔣翊武在廣西全州被捕。在獄中,他將壯志未酬的惆悵、對民族前途命運的憂慮、對后來人的期待與召喚寫進了文字里:“當年豪氣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終無了,空余虜劍作寒鳴。”“斬斷塵根感晚秋,中原無主倍增愁!是誰支得江山住?只余有哀逐水流。”
1913年9月9日下午4時,桂林麗澤門外刑場,蔣翊武身著綢衫,坐在大紅洋毯上,向圍觀群眾做生命中最后的演講,講革命大義,講民族危亡。群眾失聲痛哭,執刑士兵凝神靜聽,為之動容,遲遲不忍動手。行刑官見狀驚懼不安,偷偷從背后開槍。蔣翊武從容就義,時年不足29歲。
1916年7月,蔣翊武魂歸湖南,三湘人民于岳麓山舉行隆重葬禮,安放英烈忠魂。
1921年,孫中山桂林督師北伐,令建蔣公紀念碑,在囑胡漢民撰寫的碑文中,作出“辛亥武昌發難,以公功為冠”的高度評價。
蔣翊武的后人已繁衍4代50多人。他的親侄女蔣宗英犧牲在抗美援朝的前線,可謂“一門兩忠烈”。“蔣翊武憂國憂民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們,讓我們更加有擔當有責任。”蔣翊武侄孫蔣祖駿說。
在澧縣,人們懷念英烈。烈士的形象與歷史,融入了厚重長篇歷史小說《蔣翊武》、電影《辛亥元勛》、傳唱不衰的荊河戲《蔣翊武》……
(本報記者 唐湘岳 本報通訊員 徐虹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