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04-26 08:20:04
原標題:我國已無本地瘧疾病例 需謹防境外輸入
4月26日是第11個全國瘧疾日,今年的主題是“消除瘧疾,謹防境外輸入”。4月2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我國消除瘧疾工作進展情況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衛健委疾控局局長毛群安說:“我國去年實現無本地感染瘧疾病例。”
毛群安表示,到2017年,我國首次實現了全年無本地瘧疾感染病例報告,全國共報告境外輸入性病例2672例、輸血感染病例3例。同時,有99.5%的區縣、83.3%的地市通過了消除瘧疾考核評估。
毛群安說:“在新時代,針對出入境人員往來日益增多的情況,我們將繼續加強輸入性瘧疾的防控,重點做好赴非洲、東南亞等瘧疾流行區的經商、旅游和務工人員的宣傳和健康教育,加強出境回國人員瘧疾病例的發現和治療工作,使瘧疾不再危害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據悉,瘧疾是由瘧原蟲寄生于人體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由受感染的蚊叮咬或經輸血感染。在上世紀50年代,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瘧疾流行的區縣達1829個,約占當時區縣數的80%,每年發病人數最高時可以達到3000萬以上,死亡率約1%,發病人數居各種傳染病之首。
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瘧疾防控工作,多年來制定實施了多個防控規劃和計劃,在各級政府和部門、廣大疾控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國瘧疾發病數持續下降。到2010年,全國24個瘧疾流行省,95%的區縣瘧疾發病率已下降至萬分之一以下。
2010年,我國響應聯合國提出在全球根除瘧疾的倡議,制定了《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20年)》,確立了到2020年,實現全國消除瘧疾的目標。由于我國消除瘧疾的策略對路、措施有效、落實得力、保障到位,到2015年,已將瘧疾本地傳播控制在云南、西藏的邊境地區,境外輸入成為瘧疾病例主要來源。《2015年世界瘧疾報告》將我國列入消除瘧疾階段的國家,我國也成為全球21個計劃在2020年實現消除瘧疾目標的國家之一。
輸入性風險主要來自非洲疫區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疾控處處長陳昕說:“上海作為一個國際性特大型城市,國際人員物流交流非常頻繁,瘧疾輸入性的風險長期存在,特別是在自然環境中,也仍然存在著瘧疾傳播的媒介。上海市在2017年獲得國家批準現場驗收,成為第一個省級的實現消除瘧疾行動計劃目標的城市,去年制定了如何鞏固維持上海市消除瘧疾的工作方案。近幾年發現的病例,主要是從非洲疫區來的務工、學習、旅游人員。”
陳昕表示,目前階段,瘧疾跟其他傳染病相比,病例數還是比較少的,無論是公眾還是醫務人員,對瘧疾的認識程度或者警惕性相對其他傳染病相對較低。“所以我們的一個目標是,如何提高第一道防線——醫務人員對瘧疾的認識程度,對瘧疾輸入性病例的警惕程度,以及發現病例、診斷病例、治療病例的能力。我們組織了所有的醫療機構,按照國家的方案要求,落實對發熱病人的瘧原蟲的血檢,以及在社區的主動病例偵查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瘧疾室主任、研究員周水森表示,“境外輸入病例,回國以后有兩個關口:一是當時發病,另一個是回國后一年以內發病。由于我國現在出境人員越來越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輸入病例,特別是在境外感染以后,回國發病的病例較多。如回國后出現發冷、發熱和出汗的疑似癥狀,最好主動向檢驗檢疫部門申報,以便及時接受檢測和救治。回國以后,一年以內如果再出現發冷、發熱等疑似癥狀,應到當地醫院及時就診。”
“1-3-7”模式得到世衛組織推廣
毛群安說:“要消除一種廣泛存在病原,而且是通過蚊子這樣的病媒生物傳播的疾病,難度相當大。我們制定了消除瘧疾的‘1-3-7’工作模式,即發現病例之后,在一天之內進行報告,3天之內完成病例的復核和流行病學調查,7天之內完成疫點調查和處置。”
“‘1-3-7’的工作策略,從技術上規范了基層機構對病例的發現、報告、診斷和治療,也規范了傳染源控制以及疫點處置的要求,這就是我們在控制類似瘧疾這樣的疾病時要把握的幾個關鍵點。這個策略確定之后,最近幾年的瘧疾防控形勢出現了大好轉。”毛群安說。
毛群安表示,“1-3-7”工作模式,也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同和推廣,“這個做法已經被正式寫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技術文件,向其他國家進行推廣。我們也將陸續推出針對一些對公眾危害比較嚴重、在技術上可行的疾病的消除戰略、策略以及行動計劃。”(記者 鄢光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