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8-04-29 15:06:04
外賣小哥張強(化名)送餐途中撞傷他人,法院最終判定某跆拳道協會承擔賠償責任。原來,張強雖然一直通過某外賣平臺提供配送服務,卻實際受雇于跆拳道協會,協會曾與外賣平臺簽訂第三方承包協議。近日,北京三中院就2017年勞動爭議案件審理情況及涉外賣行業案件調研情況進行通報。據介紹,目前外賣行業的用工模式主要分為三類:直接用工型、勞務派遣型、第三方用工型。與此同時,送餐員違規駕駛情況嚴重,致使交通事故高發。但同樣是送餐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不同用工形式可能導致賠償責任認定不同。
判決
外賣小哥撞人 跆拳道協會被判擔責
2016年7月26日,外賣小哥張強駕駛二輪電動車由北向東行駛至平谷區邑上原著小區南門外,與同樣駕駛二輪電動車的陳偉(化名)發生交通事故。兩車相撞后,陳偉受傷,診斷結果顯示:右脛腓骨開放粉碎性骨折、頭皮血腫、腦外傷后神經反應、貧血、多處軟組織損傷、軟組織挫傷。陳偉住院治療17天。
此后,陳偉將張強和外賣平臺告上法庭。但令人意外的是,某跆拳道協會也同樣被陳偉訴至法院。原來,該協會曾與外賣平臺簽訂合作協議,約定其負責平谷區外賣配送團隊組建、全部外賣訂單的配送等。盡管張強認為自己也是外賣平臺的員工,但和他簽訂協議的卻是這家跆拳道協會。
2016年,平谷區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張強個人賠償陳偉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傷殘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含被撫養人生活費)、輔助器具費、電動車損失共計172278.4元。宣判后,張強提出上訴。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撤銷了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法院初審相關判決,改判跆拳道協會承擔賠償責任。
爭論
外賣小哥是否在執行工作任務?
二審過程中,跆拳道協會及外賣平臺是否應對陳偉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成為各方爭議焦點。
對此,負責審理此案的法官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據介紹,本案當中,各方曾對于交通事故發生時張強是否在執行工作任務存在爭議。張強稱,事故發生時自己還有4單需要派送,并提交了平谷交通支隊出具的證明及視頻光盤為證,但跆拳道協會對此不予認可,主張事故發生時張強已經送餐完畢,并提交了訂單操作記錄予以反駁。
法院認為,訂單操作記錄僅能證明張強已送完一份訂單,不能反映他當時的全部訂單狀態,且即使如跆拳道協會所述,事故發生時沒有其他訂單,但根據訂單操作記錄,張強上一份訂單的完成時間是在11時33分,距離交通事故發生僅7分鐘,屬于送餐完畢的返程合理期間。因此,二審法院認定交通事故發生時,張強確系在執行工作任務過程中。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相應的侵權責任應由該跆拳道協會承擔,張強本人無需對陳偉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分析
為何由第三方而非外賣平臺賠錢
張強主張外賣平臺與跆拳道協會共同經營外賣業務,二者系利益共同體,且跆拳道協會不具有外賣配送的資質,平臺沒有審核,具有過錯,故平臺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對此,二審法院認為,平臺與張強之間并不存在勞動關系或勞務關系;現行法律法規未規定企業從事送餐業務需要特殊資質,亦未規定網絡平臺經營者需要審查經營送餐業務企業的資質,所以網絡平臺經營者未審查跆拳道協會的相關資質并不存在過錯;平臺與跆拳道協會作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事主體,二者各自對外對自己的行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要求平臺對跆拳道協會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缺乏法律依據。因此,對張強的主張不予支持。
調查
外賣小哥勞務關系復雜 事故賠償屢引官司
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像張強這樣受雇于第三方的外賣員還有許多。雖然身穿統一的平臺制服,但并不是每一位外賣員都直接與外賣平臺簽訂協議。
曾從事外賣送餐的王海新(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當時是看到一則外賣員招聘廣告,前去應聘時才知道,雇用自己的并不是平臺本身,而是一家網絡科技公司。聽同事介紹,公司本來是從事軟件開發的,后來因為生意不景氣,就承接了外賣配送業務。他介紹,除了像自己這樣被“外包”出去的外賣員,平臺自己也有自營的配送員,此外,還有偶爾通過軟件接單的“臨時工”。雖然大家衣著、裝備都一樣,但并不全是外賣平臺的員工。
北青報記者搜索送餐員相關招聘信息發現,招聘單位五花八門,除了幾家常見的外賣平臺外,大多為餐飲、物流、互聯網等領域公司,甚至還有業務類型顯示為傳媒、公關、藝術、會展的供應鏈管理公司。
三中院法官介紹,2014年至2017年,全市法院判決生效的涉外賣行業案件共計28件。其中,第三方送餐單位與勞動者直接建立勞動關系的案件占42.86%;外賣平臺與勞動者直接建立勞動關系的案件占10.71%;餐飲企業與勞動者直接建立勞動關系的案件占28.57%;以勞務派遣方式建立用工關系的案件占10.71%;未認定勞動關系的案件占7.15%。
復雜的勞動關系,使得外賣員送餐途中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找誰賠償就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據三中院統計,28件涉外賣行業案件中有12件是因送餐發生交通事故導致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這些交通事故案件中,送餐員負全責的占83.3%,負主要責任的占8.3%,負同等責任的占8.3%。受害方同時起訴送餐員及其所在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的案件占66.67%,單獨起訴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的案件占25%,單獨起訴送餐員個人承擔侵權責任的案件占8.33%。最終由用工主體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案件占91.67%,由送餐員個人承擔侵權責任的案件占8.33%。
法官龔勇超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外賣員在送餐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但由于部分外賣員并不是與外賣平臺直接簽訂協議,而是通過第三方派遣等方式提供服務,所以外賣平臺未必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他建議,平臺在選擇第三方合作時,可以通過設置監管條例,規范其用工行為,加強對外賣員的道路交通安全培訓,提升風險意識,從而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