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5-17 09:37:05
新華社重慶5月17日電 題:在平凡中播撒愛的濃情——記全國“五好家庭”符愛濃家庭
新華社記者周聞韜
61歲的彭蓉和83歲的符愛濃做了近30年鄰居,老街坊搬走后,她感到特別不自在。
“符愛濃平常最喜歡做好事,她為人熱情、家風正,子女都很有教養,是我們社區的榜樣!”彭蓉家住重慶市渝北區龍溪街道松樹橋社區,20多年來,她和鄰居們已經習慣了身邊這位“正能量滿滿”的阿姨。“不見著她就好像缺了點啥。”彭蓉說。
上世紀60年代,符愛濃隨丈夫從老家海南轉業到重慶,全家后來搬進了松樹橋社區,符愛濃的熱心腸很快在鄰里間出了名。
雖然時間跨度較大,但彭蓉依然記得,上世紀90年代,社區周邊農民工較多,他們的孩子往往沒有人照顧,看到一些小孩在街上游蕩,符愛濃聯合社區退休人員建起了兒童之家,定期把這些孩子叫來,給他們講新中國成立前自己在地主家做工的故事,傳授消防和交通安全知識,還組織他們去看望孤寡老人。
“符阿姨的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她講起課來頭頭是道,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松樹橋社區黨委書記林麗說,老人2013年左右搬離社區后,經她一手創辦的兒童之家如今依然是社區的一項品牌活動。
符愛濃的一次執著還曾經改變了無數人。
2001年,她偶然得知一節廢電池可以污染1平方米的土地,而食用被污染的土地上種植的蔬果,容易使人患上敗血癥和癌癥。自那時起,符愛濃就把回收廢電池當成了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天出門都帶著一個小布袋,看到路邊丟棄的廢電池便撿起來,回家整理好,再定期送去環保站。
不光自己拾撿,符愛濃還給所有家庭成員定了條規矩:家中的廢電池不能亂放,看到地上有廢電池要撿回。起初,居民們對老人的行為不以為意,漸漸地,她的執著帶動了身邊越來越多的人。10多年來,符愛濃家庭義務搜集3萬余節廢舊電池。“電池婆婆”的故事,上了電視,上了報紙,還刻在了社區的文化墻上。
“這個家庭沒有太多的豪言壯舉,但他們始終在平凡中傳播無私大愛,將‘隨手愛心’播撒鄰里。”渝北區婦聯副主席姜瀾說。
符愛濃一家古道熱腸的家風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50年代,她和丈夫王修太就曾不顧家庭困難,照顧3位孤寡老人整整16年,期間還慷慨照顧10多名單位困難職工。在老人們的言傳身教下,樂善好施、扶貧幫困的家風也在子女中得到了傳承。
1979年,符愛濃年僅21歲的長子王升文在安裝鉆塔時,因幫助工友不幸犧牲;長女王升蘭將父親去世、母親殘疾的小姑子從8歲撫養至成人;其他家庭成員也在“九八”抗洪、汶川地震等全國重大災害事故中捐款捐物、奉獻愛心。
“媽媽經常教育我們做事一定要無私。有一次她帶我們去幫一戶人家插秧,對方硬給塞了兩截玉米,回家后她再三叮囑還一些大米回去。她當時說,樂于助人的品質一定要深入到骨髓里面,這句話對我們影響很大。”符愛濃的二兒子王升武說。
“以前孩子們也會抱怨,說我對別人太好了,對子女要求太嚴了,但我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是這個社會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所以每個人也理應以一己之力,去回饋這個社會。”符愛濃說。
2013年,符愛濃因年邁搬離松樹橋社區,開始和孫女一塊生活。兩年前,這個家庭迎來了第四代成員,看著可愛的小重孫,符愛濃還會經常叮囑孫女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